简介:摘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室一向都是很注意皇位接班人的培养的。而历代皇室储君教育的过程中也随之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优秀的文献典籍。《帝范》与《帝鉴图说》就是其中较为代表性的作品。《帝范》是我国历史上唐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太子李治编撰的;而《帝鉴图说》则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写给万历小皇帝朱翊钧的启蒙教科书。《帝范》与《帝鉴图说》的内容除了对储君的教育意义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唐太宗和张居正的政治思想与君主观。这两本书作为储君的启蒙教科书,在内容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在其具体的政治思想与君主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同的。
简介:●屠夫式的皇帝1014年,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决定,要一劳永逸地结束一场已经进行了40余年的战争。为了挫败他所痛恨的保加利亚人的锐气,1.5万名保加利亚俘虏除了150人外全部被他弄瞎。那“侥幸”的150人只被剜掉一只眼睛。每100个盲人由1个一只眼的人领着回保加利亚首都奥赫里德。
简介: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与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简介: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德国的接受美学,都侧重于读者对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创造的参与作用。两者虽都以读者为取向,但又有所不同。前者大大强化了阅读和释义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在后者止步的地方,朝阅读主观化或自恋化作出了极大的延伸。伊瑟(Iser)不满足于英加登现象学对阅读过程所作的一般分析,而研究对具体作品的阅读过程。他提出了两个至为重要的问题:1.文本和个人文本阅读程关系的性质;2.阅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并试图作出回答。但是,苏珊·沙里曼(Suleiman)认为,他的回答仍然闪烁其词,模棱两可。因为伊瑟虽然突出了文本实现中读者的首要创造作用,指出了文本实现的高度“自由”同但仍然承认文本对读者的制约。此外,伊瑟所指的读者仍然是一个超历史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