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环境中的有毒的致癌越来越多,亚硝胺就是其中一种.虽然它在环境中含量并不大,但由于它来源的广泛性和致癌机理的特殊性,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对亚硝胺的来源、形成条件、致癌机理及控制方法作了探索性研究.

  • 标签: 亚硝胺 致癌机理 环境化学 致癌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0-05-15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0年第5期
  • 机构: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9年第3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其中,温岭市静辉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辉莹泽素染发膏(自然黑2.0)被查出可致癌物质间苯二胺,深圳市泰保利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强力收毛孔紧肤水被查出可致癌物质甲醇。据悉,此次抽查的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238家企业生产的473种化妆品产品。抽查发现有10种产品不合格,主要是菌落总数超标、总活性物等项目不合格。菌落总数表示产品受细菌污染的程度,使用菌落总数超标的化妆品,容易引起皮肤感染、引发炎症,直接对人体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简单介绍了杂环胺类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及形成机制,并着重阐述了影响其生成的因素、毒性以及减少生成的措施。

  • 标签: 杂环胺 毒性 措施
  • 简介:在各大卫视电视购物广告中热播的低价“千足金”首饰,不仅含金量为零,还发现大量有毒元素。媒购委对卫视上宣传的部分“黄金”饰品予以采样购买,并委托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予以检验。这些宣称原价2万元、现只卖199元的“千足金”首饰不但不含金,而且还发现其中含有镉、镍、铅等大量有害健康的元素。

  • 标签: 电视购物 黄金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致癌物 菜价 首饰
  • 简介:摘要: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回顾了目前已有的致癌检测方法,并介绍了新兴的检测技术,包括质谱分析、生物传感器和光谱技术等。同时,本文还探讨了致癌产生的机制,以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控制和减少致癌的生成。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可有效地监测和降低食品中致癌的含量,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研究结果对食品工业和监管部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致癌物质 检测技术 控制方法 食品安全 质谱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化学物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是预防医学研究的核心。而如何正确评定接触剂量则成为科学家们所致力解决的问题。环境监测由于受个体接触、吸收、代谢、活动及其它方面种种差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是为了弥补其不足,近年来生物监测方法研究发展迅速。对化学致癌来说,生物学标志(biologicalmarker)有三种水平,即体内剂量、生物学剂量和临床前期反应的生物标志。

  • 标签: 生物监测 化学致癌物 血红蛋白加合物 DNA加合物 生物学剂量 免疫方法
  • 简介: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喝茶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我国有句俗语,“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说的就是.茶虽有益健康,但错误的饮茶习惯却会带来相反的结果,“不勤洗茶杯”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 标签: 致癌物 残留 有益健康 饮茶习惯 喝茶
  • 简介:韩国研究人员发现,饭后吃个梨或喝杯热梨汁,积存在人体内的致癌可以大量排出。在人们热衷于吃煎烤食品、快餐类食品的今天,饭后吃个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

  • 标签: 吃梨 排出致癌物 梨排出
  • 简介:我国民间保存肉类、鱼类等动植物食品时,常采用腌制、暴晒等方法制成咸制品或腊制品。腊肉、咸鱼、咸菜等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该物质在肠道中可转变为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较强的致癌。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些食品中的致癌呢?

  • 标签: 致癌物质 腌腊食品 亚硝基化合物 植物食品 亚硝胺 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