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后发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患者临床资料。注射方法:用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将100 U A型肉毒毒素配置成浓度为50 U/ml的溶液,标记咬肌"安全注射区",前、后边界分别为咬肌的前、后边缘,上界为嘴角至耳垂连线,下界为下颌骨的下边缘,在此区域内标记3个或4个注射点,注射点距离4个边界至少1 cm,每侧注射25~40 U。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发症种类,总结治疗措施。结果共纳入160例患者,男8例,女152例,年龄(30.6±6.2)岁。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咬肌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下面部线条更加柔和,面部轮廓得到了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为81.3%(130/160),主要有以下有4类:(1)非肌肉源性的并发症,包括淤斑5例(3.1%),一般于5~7 d可自行消退;头痛2例(1.3%),适当休息,2~3 d症状可消失。(2)与毒素效应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是咀嚼力下降,共86例(53.8%),随着药物的代谢3~12周逐渐恢复。(3)与注射剂量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面部下垂4例(2.5%),单次注射剂量双侧各30~40 U,2例未予特殊处理,约8~12周逐渐恢复,1例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提升下颌缘后约2周逐渐恢复,1例于外院使用热玛吉治疗后逐渐恢复;反常性硬性咬肌膨出9例(5.6%),5例给予补充注射4 U A型肉毒毒素后1周内消退,其余4例未予特殊处理,1~2周后自行消退。(4)与注射部位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微笑异常3例(1.9%),嘱患者正确练习微笑动作,4~12周逐渐恢复;面颊凹陷21例(13.1%),1例患者通过注射透明质酸改善症状,其余患者未予特殊处理,8~12周逐渐恢复。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在推荐的咬肌安全区域内进行注射,合理把握注射剂量和注射深度,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应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临床资料。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术,二期行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术。术后随访手术效果,评估患者双侧中下面部对称性变化。应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术前、后口角运动程度,通过Adobe Photoshop 2021测量患者术前、后静态和动态双侧口角连线与面中线的夹角(口角动度客观测量),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6例晚期面瘫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24.8±3.5)岁(16~28岁)。分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2个月。术后随访(34.9±11.7)个月(1~3年),所有游离移植物均成活,没有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患侧面部臃肿行移植肌肉修薄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股薄肌固定止点位置不佳进行了肌肉止点位置调整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2年因口角动度不足行咬肌神经跨面神经端侧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改善,患侧全部出现口角上提运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口角动度:优秀15例,良好9例,一般2例。口角动度客观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术后静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4°±3.3° vs. 82.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17);术后动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9°±2.8° vs. 80.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P<0.001)。结论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治疗足痉挛畸形的方法,即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神经束切断术。方法:该手术通过显微镜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切断胫神经肌支神经束,从而达到矫正足痉挛畸形的目的。为了评估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对一组20名患有 足痉挛畸形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并进行了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神经束切断术在矫治足痉挛畸形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观察发现,在手术后的一定时间内,患者的足部痉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步态得到了改善。此外,术后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肌支神经束切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足痉挛畸形的方法。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有限,进一步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共计选取研究对象78例,均需在我院行上肢手术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将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盲穿刺臂丛神经的麻醉效果,需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并分别使用以上两种不同麻醉方法,比较具体麻醉效果。结果:据研究结果看,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同时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284.41±22.27)s、(12.63±6.07)min,反观对照组分别为(366.16±28.47)s、(15.27±7.11)min,相比之下观察组以上指标更优(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均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结论:上肢手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显著提高麻醉效果,提高麻醉操作效率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简介:摘 要 分析了不锈钢锁死的原因和常见的处理措施;螺栓涂TCD-B润滑剂能有效降低不锈钢螺纹连接发生咬死的情况,同时还保留一定的耐久性。
简介:【摘要】目的:以锁骨骨折患者为对象,以手术为治疗方式,探究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效果。方法: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数量:96,病情:锁骨骨折,治疗方式:手术。simple randomization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结果:疼痛情况评分,观察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较低(P<0.05)。麻醉效果,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能缓解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疼痛,较为安全,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简介:摘 要 : 本文主要介绍全介质自承式防鼠咬防鸟啄光缆的研制,探讨分析了光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技术难点,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控制要点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试验验证了产品满足设计性能指标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15.62±2.24)h]、泌乳时间[(28.59±3.14)h]及下床活动时间[(12.35±2.13)h]短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4.12±0.46)次]、舒芬太尼用量[(51.52±5.39)μg]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6、5.230、10.341、15.361、8.575,P均<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及24h疼痛评分[(2.04±0.35)分、(2.11±0.41)分、(1.76±0.23)分、(1.21±0.2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99、17.739、18.243、13.336,P均<0.05);两组术后即刻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COR、NE、ACTH水平低于术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COR[(181.62±18.74)μg/L]、NE[(233.14±25.59)ng/L]、ACTH[(10.12±1.53)ng/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神经阻滞+腰方肌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可增强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疼痛评分,加快应激指标复常,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舒芬太尼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