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54例,以肿块就诊34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3例,乳头溢液7例。肿块可发生于乳腺任何部位,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质韧,可活动。单乳或双乳多乳孔溢液乳头溢液者13例。患者常有乳房胀痛,其中31例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且经前明显。年龄27~69岁,40~49岁年龄组27例(占50%),病程3天~5年不等,病程在3个月内者35例(占65%)。全部做了钼靶X线摄影,其中7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结果钼靶X线平片表现本组54例,片状高密度影32例(占59.3%),密度高于周围腺体,较均匀,可有砂砾状、杆状、小弧状钙化灶,分布较散在。结节或肿块影13例(占24.1%),密度均匀,单发或多发,结节直径在0.5cm~3.0cm大小不等,边缘模糊或部分边缘清楚,形态可不规则。无异常发现者9例(占16.7%)。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7例做了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表现为囊肿型4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或末端囊性扩张,形态不规则,造影剂呈片状分布。囊肿伴导管硬化型1例,即既有较大导管的囊性扩张又有其他乳管及其分支变细。导管增生硬化型1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变细、僵硬,管壁毛糙,管腔内可有多发颗粒状充盈缺损。小导管腺泡囊性增生型1例,表现为终末导管扩张形成小囊,直径多在5mm以下,常多发。导管增生扩张型和小囊肿型乳腺平片检查多无阳性发现。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多种影像学表现反映了复杂多样的病理特点,钼靶X线摄影对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帮助很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囊性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取中医辨症论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40例乳房囊性增生症患者,结果40例中治愈3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乳房囊性增生症疗效确切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莫昔芬与消乳散结胶囊对乳房囊性增生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共计研究了72例乳房囊性增生患者,然后把这些患者随机地划分为两组,每组36例。我们在两组患者中,一组接受他莫昔芬治疗,另一组接受他莫昔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最后我们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比较。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这项研究中,换表组的整体有效率达到了94.44%,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仅为75%,P<0.05。此外,观察组的血清P水平都比对照组更高,PRL水平也更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最终,在这项研究中,观察组的ADR的总数达到了11。结果表明,莫昔芬和消乳散结胶囊的结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乳房囊性增生的症状,其中参照组的治愈率达到11%,观察组的治愈率达到89%,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莫昔芬和消乳散结胶囊的联合应用可以被推广,作为一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乳腺增生症是中年妇女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尤其好发于25~40岁女性,它属于乳腺的良性病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乳腺增生症的发病风险呈现出增长趋势。该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对于女性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能够正确且充分了解该病的研究进展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患者,女,19岁,因自觉前额部无明显诱因疼痛伴前额部包块三月入院。近半月来疼痛加重,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入院后行颅脑CT平扫示额部正巾颅骨局限性破坏,颅内未见异常。查体:一般情况好,前额正中可触及约3.5cm-4.0cm包块,质地中等,高于皮肤约0.6cm,边界较清楚,无压痛,余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