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任选我院100例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均是2018年1月-2020年4月这个时段选择就医的患者,均分AB两组,A组患者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验,B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检验,对比AB两组诊断符合率、检出率。结果 A组诊断符合率为94.00%,B组诊断符合率为72.00%,与B组比较,A组诊断符合率更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随着流式细胞术的发展,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BAT)作为一种体外激活试验,已成为诊断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新型方法。将BAT标准化,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及过敏机制的探索这一过程非常重要。该文就BAT的主要原理及其在过敏性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工程公司招标中心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人才建设”作为推动中心发展的“根”和“魂”。通过以打造“三个阵地”、实施“三项举措”、坚持“三个融入”、构建“三个着眼”为具体措施,开展立体式培养。并与招标中心党支部“四色四更”系列活动深度融合,组织实施党员素质培优工程,深化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及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FCSS)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初诊MDS患者资料41例,非MDS患者20例,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S与非MDS患者进行比较,原始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均P<0.05),原始细胞群比例在MDS-MLD、MDS-EB1、MDS-EB2亚型间逐渐升高,在MDS-MLD与MDS-EB1、MDS-MLD与MDS-EB2、MDS-EB1与MDS-EB2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粒细胞在MDS-MLD与MDS-EB2、MDS-EB1与MDS-EB2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群比例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FCSS≥2分时,FCSS对MDS诊断的特异性为90.25%,敏感性为85.40%。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及FCSS对诊断MDS有很大的临床意义,且实用性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基于荧光素二乙酸酯(FDA)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混合菌液中活菌比例的性能,为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与分析MTB异质性耐药方法的创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0株1麦氏浊度MTB纯培养活菌悬液和其相应的1麦氏浊度85℃加热30 min处死的MTB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MTB死活菌混合菌液(其中活菌比例分别为100%、75%、50%、25%和0%),应用FDA分别对其进行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MFI),求其与对应100%活菌样本MFI值的比值来模拟MTB异质性耐药检验中的FDA敏感指数,双变量直线回归分析得到敏感指数与实际活菌比例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并利用该方程计算另外10组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中MTB活菌比例。结果(1)死菌与活菌MTB样本经FDA染色后MF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用于区分死菌与活菌的界值为1 834,用该界值鉴定其余20个死、活未知的MTB样本,其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FDA染色能够明确鉴别MTB的死、活。(2)10组已知活菌比例的MTB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经FDA染色后各比例之间MF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指数(Y)与混合样本中活菌比例(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Ŷ=0.986X+0.016,该直线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应用这种染色方法对其余50个MTB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进行检测,计算活菌比例与实际活菌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FDA染色方法的流式细胞术可用于MTB死活菌混合菌液样本中活菌比例的检测。结论通过基于FDA染色的流式细胞术具有准确检测MTB混合菌液样本中活菌比例的潜力,该方法在MTB异质性耐药检测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人工智能(AI)模型,评价AI辅助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诊断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可行性。方法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B-ALL MRD随访病例227例标本进行AI应用探索性研究,以多维空间密度分布的非监督学习分群聚类算法为基础,对MFC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参考人工逻辑设门思路和细胞的抗原表达水平,应用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监督学习算法判别细胞分类,并将AI分析B-ALL MRD结果以二维图、降维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SNE)和热图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与人工分析比较,评价AI辅助MFC诊断B-ALL MRD的性能和一致性。结果AI分析可快速检测出骨髓中B细胞系各阶段淋巴细胞和B-ALL MRD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且在多次重复检测时各参数差值的变异系数(CV)均为0。AI分析速度较传统人工分析提高4~5倍。与人工分析比较,AI分析B-ALL MRD细胞的查全率(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82.44%。经人工审核后的AI分析结果再与人工分析比较,去除了假阳性,其查准率(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可达100%。人工审核后的AI分析B细胞系各阶段淋巴细胞和B-ALL MRD细胞的百分比与人工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AI模型数据分析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具有较高的查全率(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用于基于本研究的8色抗体组合方案辅助MFC诊断儿童B-ALL MRD。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布鲁菌Omp31的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布鲁菌抗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方法,分析该方法在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临床样本检测中的价值。方法牛种布鲁菌2308、104M、S19,羊种布鲁菌M5-90和猪种布鲁菌S2共5个菌株,经超声破碎,获得其菌液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已制备的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对上述5个菌株的识别能力。构建Omp3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mp31)并转染人胚肾细胞(293F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Omp31蛋白的表达。羊种布鲁菌弱毒疫苗株M5-90侵染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构建含菌单核吞噬细胞。将5H3抗体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或藻红蛋白(PE)标记,采用FCM,利用FITC-5H3抗体检测pcDNA3.1-Omp31转染293FT细胞和含菌单核吞噬细胞,鉴定该抗体对细胞内布鲁菌抗原的识别能力,初步建立FCM的检测方法,并测定FITC-5H3抗体在FCM中的灵敏度。利用双抗体(PE-5H3和FITC-CD14)的流式细胞染色测定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析该方法应用于人布病临床检测的可行性。结果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不仅能识别羊种布鲁菌M5-90菌株和猪种布鲁菌S2菌株,还能识别缺失Omp31基因的牛种布鲁菌2308、104M、S19菌株。FITC-5H3抗体可用于流式细胞染色识别细胞内的布鲁菌抗原,表达Omp31的293FT阳性细胞比例约为59.3%,疫苗株M5-90侵染的THP-1阳性细胞比例约为6.2%,检测293FT阳性转染细胞的灵敏度为4%。初步建立了基于PE-5H3和FITC-CD14的双抗体染色的FCM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布病患者PBMCs中的双抗体阳性细胞比例(1.93%)高于健康人群(< 0.30%,阴性)。结论利用FCM,初步建立了荧光素标记抗布鲁菌Omp31单克隆抗体5H3检测细胞内布鲁菌抗原的方法,并发现5H3抗体能识别牛种布鲁菌,弥补了布鲁菌抗原检测中Omp31的应用缺陷。此方法的建立为布病病原学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策略,为检测试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材料。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大部分AML成年患者经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CR),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在3~5年内复发。由于微小残留病(MRD)与AML患者复发风险增加,以及生存期缩短有关,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对AML患者进行治疗后MRD监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是一种基于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的MRD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性价比,以及实时、快速等优点,适用于绝大部分AML患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笔者拟就目前应用MFC监测AML患者MRD的原理及策略、优势及临床意义、面临的挑战及其临床应用的促进方法等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进行分析,评估FCM对初诊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快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7例已经明确病因诊断的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所有患者在起病时至少完成1次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和骨髓病理检查,以同期患者的临床、生化及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评估FCM分析骨髓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对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的诊断效能。结果57例符合HLH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患者经临床、生化和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LAHS,其中B细胞淋巴瘤1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4例,B细胞淋巴瘤伴反应性T细胞增生1例);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3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LT)4例;肠病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ENTCL)1例;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小细胞型)(ATCL)1例。除1例ENTCL外,FCM均在上述病例骨髓中发现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淋巴瘤细胞,与骨髓疾病比较,FCM对本组LAHS病例诊断的敏感度为97.2%(P=0.014),特异度为90.5%(P=0.488)。在21例非LAHS患者中,FCM在2例原发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检测出有TCRVβ重排,其他均未显示有异常特征性免疫表型。结论FCM对骨髓淋巴瘤细胞特征性免疫表型分析可作为诊断LAHS的重要指标,具有快速鉴别LAHS和非LAHS的优势,缩短了确诊时间,有利于临床作出早期诊断和快速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及72例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声像图表现(其中19例嗜酸细胞腺瘤及70例嫌色细胞癌患者曾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二者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声像图特征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规超声检查时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各声像图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检查时病灶增强方式、峰值强度、增强均匀度、减退方式及病灶周围显示假包膜的声像图特征在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多变量分析后,病灶增强及减退方式作为干扰因素被排除(P>0.05),而达峰时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及病灶周围假包膜显示情况在两者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8.683、6.667、18.774),三者共同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的敏感性为68.4%,特异性为91.4%,准确性为86.5%。结论超声造影可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术中冷冻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冷冻切片镜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冷冻切片中,1例为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组织学形态以实性区为主,肿瘤边界清楚。肿瘤由立方形细胞和圆形间质细胞构成,组织构象多变,包括乳头状区、实性区、血管瘤样区、硬化区。4例患者均诊断为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2例为肺泡上皮伴不典型增生。结论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困难,可通过观察肿瘤边界、组织构象及细胞成分进一步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式探针法在分析、分选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特异性B细胞以及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发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伯胺标记法制备HCV特异性探针;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选HCV特异B细胞,并体外通过单个B细胞抗体克隆技术从分选的HCV特异性B细胞中克隆表达抗体;应用ELISA技术和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抗体的结合活性以及中和活性。结果探针法能有效地检测HCV特异的记忆性B细胞,HCV患者探针阳性细胞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U=0.0004, P <0.0001)。通过单细胞分选HCV特异的记忆性B细胞,体外克隆表达获得6个单克隆抗体,其中有5个与HCV膜蛋白具有结合活性,2个显示具有较强中和活性。结论伯氨标记法制备HCV特异性探针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探针制备方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可用于HCV特异B细胞的检测以及分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型嫌色性肾细胞癌(eosionphilic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eChRC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与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经典型嫌色性肾细胞癌(classic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ChRCC)在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9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3例)和海军第九七一医院(4例)病理确诊的17例eChRCC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与同期诊断的RO 27例、cChRCC 30例进行比较。结果17例eChRCC中男性7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54岁(40~75岁)。临床上,15/17例系体检发现。病理学检查:瘤体直径1.8~10.0 cm(平均5.7 cm),切面15例为实性,1例囊实性、1例囊性,多呈灰红、灰黄色,质软。镜下观察:瘤组织主要呈实性片状伴有多少不等的腺泡状结构(12例),3例以管囊状结构为主,以腺泡状和微囊状结构为主各1例,瘤细胞胞质嗜酸性,16例细胞间有清楚程度不等的边界,核小圆形或不规则,14例至少局部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9例散在或小灶状分布体积大多边形的淡染细胞,4例有小灶状细胞稀少的疏松水肿区,7例可见瘤组织灶状(4例)侵及肾实质、肾被膜外脂肪(2例)、肾窦侵犯(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肿瘤均呈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claudin-7弥漫中度以上阳性,细胞角蛋白7(CK7,12/17)、CD117(15/17)和Ksp-cad(14/17)在大多数肿瘤阳性表达,cyclin D1(4/17)、AMACR(3/17)、CD10(4/17)、S100A1(1/17)和RCC(1/17)很少表达,所有病例对波形蛋白、碳酸酐酶Ⅸ(CAⅨ)、HMB45及Melan A均不表达,Ki-67阳性指数1%~5%。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54个月,15例患者生存且无疾病进展证据,2例分别于术后31和38个月因肺/肝转移死亡。结论eChRCC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RO均有重叠,瘤组织实性片状、腺泡状排列,瘤细胞间有边界、出现核周空晕以及缺乏显著的疏松水肿区是该肿瘤的重要组织学特征,瘤组织内散在或灶状分布多少不一的淡染细胞对eChRCC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免疫组织化学CK7、CD117、claudin-7和Ksp-cad阳性,cyclin D1和S100A1阴性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eChRCC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极好,极少数病例可以出现远期转移,其累积生存率和cChRCC无明显差异,但较RO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