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析2007-2016年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07-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重庆维普(CQ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针灸治疗PMS的临床文献,建立PMS的现代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明确针灸治疗PMS的选穴规律。结果:针灸治疗PMS所选穴位频次位居前五位的是三阴交、肾俞、关元、百会和神门。所选经脉频次前四位的是膀胱经、任脉、脾经和督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治疗PMS的5个核心用穴群为(1)三阴交;(2)肾俞和关元;(3)百会、神门、足三里、肝俞和太冲;(4)太溪、脾俞、心俞、气海和内关;(5)四神聪、中脘、合谷、印堂、风池、中极和肺俞。重点用穴为三阴交、肾俞和关元。辨证用穴群为(1)合谷、中脘和四神聪;(2)肺俞、中极、风池和印堂;(3)心俞、脾俞、气海、内关和太溪;(4)肝俞、足三里、神门、太冲和百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对配伍支持度最高的为肾俞和三阴交;穴组支持度最高的为肝俞和肾俞配三阴交。结论:针灸治疗PMS文献的数据挖掘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出PMS的临床选穴常用组合规律,可为临床针灸治疗PMS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耳穴贴压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并人工检索相关电子期刊,查找所有有关耳穴贴压法临床治疗的相关文献,针对筛选出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有效率及激素水平为参考指标,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比较并做综合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包含664为患者,其中耳穴贴压组302人,对照组36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较高(SMD95%CI=4.292.45,7.53,P<0.0001),对卵泡刺激素水平的降低作用较为明显(SMD95%CI=-8.15-12.63,-3.67,P=0.0004),且无明显偏倚存在。结论耳穴贴压法总体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和护理工作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维尼安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维尼安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20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20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Kupperman评分分别为(9.8±3.2)分、(15.3±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维尼安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积极寻求相关对应措施。方法对近年来,在我科取环的9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的一般情况、取环顺利程度及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其分析要素包括一般资料、置环年限、绝经时间、宫颈萎缩程度、婚育史等与取环难易程度的内在联系。结果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取环的难易程度与年龄、绝经年限、宫颈的萎缩程度成正比;文化程度低、体力劳动者、生活环境及卫生意识差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难度高于文化程度高、稳定职业、生活环境及卫生意识高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置环年限≥20年者取环的难度高于置环<20年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结论卫计部门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应对上环妇女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力度,并对上环后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动态评价各妇女绝经情况,对绝经期妇女应及时提示进行取环;对宫颈萎缩、估计取环难度大者应做好宫颈软化的预案措施,以确保术式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梅花针配合针刺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80例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并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都进行了常规的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梅花针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对,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结论得出,观察组在常规针刺治疗结合梅花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将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患者,观察并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浏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妇产科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0例都归于到此文研究中,60例患者均具有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随机数字分配法平均分组,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30例),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用于观察组(30例),关注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总计值对比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值,形成P<0.05数据参比结果,出现统计学数据对照意义。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患者采用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呈现良好临床疗效,存在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治疗中采取二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疗法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将采取常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参照组,将采取二仙汤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干预以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对症干预以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33%,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二仙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疗法应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疗效比较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的效果与影响的因素。方法选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取环的80例绝经期女性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就诊单号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妇女进行常规取环,研究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取环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妇女取环成功率为97.5%(39/40),对照组妇女取环成功率为70.0%(28/40),研究组妇女取环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宫颈萎缩程度及绝经的时间都会增加妇女取环的难度,在进行取环术之前,给予妇女补佳乐口服、对妇女进行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取环成功率,降低取环难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麦大枣汤联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乳腺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及观察组(甘麦大枣汤联合天王补心丹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潮热出汗、失眠、疲倦乏力、烦躁、心悸)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总分分别为(12.88±1.25)分和(12.90±1.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分(3.05±0.35)分,对照组症状总分(3.25±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联合天王补心丹治疗乳腺癌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显著改善各项症状,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探讨年龄、绝经年限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 2014 ~ 2016 年间收治的 69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患者阴道出血原因以良性病变为主,共 43例,占 62.3%,恶性病变导致的出血 26例,占 37.7%。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恶性病变的发生与年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绝经年限越长者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恶性病变的发生与绝经年限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应明确诊断,正确判断良恶性肿瘤,同时定期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体检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方法: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生理心理病理症状,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使其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结果: 286名围绝经期妇女都能顺利度过围绝经期。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值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987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21例和绝经组566例。测定两组腰椎1-4正位、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值、T值。结果绝经前组腰椎1-4、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部位的BMD值均高于绝经组(P<0.05);绝经前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但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间的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绝经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BMD测定,尽早了解骨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