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本文选择郑州市2015年O3浓度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郑州地区臭氧浓度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郑州市夏季臭氧污染最为严重;臭氧污染的空间特征具备一定的城郊差异,郊区臭氧污染水平要高于城区,这是“滴定效应”造成的;郑州市夜间臭氧浓度均很低,从早上 08:00开始,臭氧得到积累,臭氧浓度也随之持续升高,午后太阳辐射最强,15:00~16:00 达到最高值,在这以后伴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减弱而大幅下降;臭氧(O3) 浓度和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即随着温度的上升,臭氧浓度与臭氧超标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臭氧(O3) 浓度和风速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的为冬季臭氧(O3) 浓度和相对湿度之间呈负相关性相关性最大的为夏季。总体来说,高温、低湿以及微风的夏季气候环境有利于臭氧的形成。
简介: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的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简介:摘要利用2003年、2004年瓦里关站和共和站的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温度、湿度、相对湿度、水汽压、风向风速),分析了两站各气象要素典型月份(1、4、7、10月)的差值和日变化。结果表明①瓦里关和共和两站的各气象要素四季和全年日变化趋势均一致,但小时平均各气象要素最高(最大)和最低值(最小值)均出现的时间不完全一致;②两站差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温度的变化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相对湿度除冬季外其它季节白天到凌晨左右共和站的值要比瓦里关站的值偏低。凌晨到太阳日出时秋冬两季共和站比瓦里关站偏高,而春夏季瓦里关站却比共和站偏高。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系。水汽压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③两站的风向不一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瓦里关站最多风向为偏西风,最少风向为东南风。共和站最多风向为东东南,最少风向为偏西风;④两站的各时平均风速的差值也大,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简介:利用塔中气象站12a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塔中主要气象要素风、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塔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年较差达38℃,空气湿度很小。夜间温度低,日出后气温上升迅速,午后气温最高;3~9月地面风速〉2.0m/s,冬季多在2m/s以下。气压日变幅春〉夏〉秋〉冬;各季相对湿度夜间〉白天,冬季可达60%~70%;地面风速与大气稳定度有关且夜间〈白天。沙尘时气压降低约10hPa且波动大,沙尘暴时气压上升迅速;扬沙、沙尘暴天气夜间气温明显高于典型晴天,相对湿度夜间〉白天,扬沙和沙尘暴时与典型晴天昼间相对湿度相近,夜间多波动且数值要小;沙尘暴发生风速最大可达9.7m/s,该日平均风速为6.2m/s,其它天气夜间风速小于白天。全年地面气象要素的日变化显著,气压日内变化在3hPa以内,气温日较差可达16.2℃,夜间相对湿度约23%~51%,白天相对湿度约25%;夜间地面风速维持在1.5m/s,16~18时风速达3.2m/s。
简介:摘要:基于1958—2020年大陈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月地面气象要素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K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对大陈岛近63年的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气温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上升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相对缓慢,其中年平均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且存在4年周期变化规律;按季节统计分析,冬季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夏季上升趋势较为平缓。(2)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除春季降水量减少外,其余季节降水量增多,其中夏季降水量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多雨年和少雨年交替出现,存在2—6年的周期变化规律。(3)年平均大风日数高达95.3天,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3月;2-5级出现频率最高,全年主导风向为NNE和N,风向频率呈拉锯状态,春秋冬三个季节以偏北风为主,而夏季多为偏南风;冬季静风占比略低于春夏秋季。(4)日照充沛,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日照时数存在2—6年变化周期,春夏季增加,秋冬减少,整体呈减少趋势。(5)全年高湿,各年平均相对湿度均保持在80%以上,且存在2—4年(主要周期为3年)的周期变化规律,春夏季相对湿度较高,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整体及春夏秋季均呈减少趋势,仅冬季呈增加趋势。
简介:摘要:利用2011-2020年广元市大风资料以及代表站广元站逐日和逐时气压、水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等地面气象要素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大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大风前后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元市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冬季大风日数最少。持续型大风一天之中均可出现,风向以南北向为主,短时型大风发生在午后与夜间,风向无明显规律。时极大风速与24h变压、消除日变化的3h变压显著正相关,与水汽压、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在夏季较弱,秋冬季节较强。大风达标时次多数情况下伴有升压、降温、湿度下降。分析一次春季混合性大风天气,发现大风发生时广元处在等压线密集带上,3h变压梯度大值区与3h正变压中心在大风时段经过广元,同时冷空气触发对流增大了风力,大风前有升温降压现象,升压降温开始时间与风力突增时间几乎一致。
简介:摘要:利用2011-2020年广元市暴雨资料以及代表站广元站的逐日与逐时气温、地温、气压、水气压、相对湿度等地面气象要素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广元市暴雨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降雨量与地面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汛期5-9月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凌晨至上午时段,盛夏7-8月午后至傍晚也易出现强降雨。日降水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气温日距平、日平均地面温度、日最高地面温度、日变温、日平均地气温差显著负相关,与日平均水汽压、水气压日距平、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暴雨日日平均气温均较前一日明显下降,日平均地气温差达到谷值,日平均相对湿度达到峰值,暴雨前日平均水汽压不同程度上升。暴雨日当天,早间至中午地气温差上升幅度较平时平缓,峰值较平时明显偏低,初始水汽压较平时相同时段偏高,暴雨结束后下降至与平时相当水平,凌晨至上午持续维持高的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