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数据的来源越来越多,海量的气象数据蕴含着丰富的气象规律,得益于深度学习的发展,目前有很多网络结构能够从大数据中挖掘数据内部蕴含的信息。气温预测是气象预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利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未来的最高变化。

  • 标签: 最高气温预测 离石区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利用黄山市1962-2022年6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山市近61年的平均日最高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山市年平均最高呈现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自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到80年代达到最低点,而80年代后期至今则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各季平均最高变化趋势也均呈现升温态势,以春季增幅最为显著。

  • 标签:   黄山市 最高气温 时间变化
  • 简介: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1961—2009年逐日最高资料,分析了锡林郭勒盟平均最高、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平均最高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历史演变上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高温日数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其中高值中心出现在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一带,低值中心出现在南部地区,最低点出现在1976年。

  • 标签: 最高气温 高温日数 变化规律
  • 简介:采用1951-2003年26个气象台站的夏季气温资料对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主要经历了冷期、相对正常期和暖期3个阶段,夏季升温趋势达到0.15℃/10a。远超过全球、北半球、东北亚夏季的增暖程度。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一方面表现在夏季变暖、平均气温升高;另一方面表现在夏季气温变率加大;第三。气候变暖使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明显减少、异常高温气候明显增多,但在变暖形势下局部发生低温冷害的现象仍然存在。

  • 标签: 东北地区 夏季气温 气候变暖 低温冷害
  • 简介:以中国夏季气温为预测对象,选取东亚地区冬季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地表温度场和850hPa温度场为预测因子,采用1951~2009年去趋势处理后的资料,通过变形的典型相关分析(Barnett-PreisendorferCanonicalCorrelationAnalysis,BP-CCA)方法分别建立单因子预测模型,再利用集合典型相关分析(EnsembleCanonicalCorrelation,ECC)方法建立集合预测模型,对中国夏季气温进行基于交叉检验方法的预测试验,然后利用2010~2014年的资料对中国夏季气温进行独立样本检验。通过分析BP-CCA模态可知,一对BP-CCA模态的空间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预报因子场和对象场的遥相关特征。通过基于交叉检验方法的预测试验表明环流场和热力场均能为气温提供预测信息。ECC预测模型综合了各个预报因子的在不同地区的预报技巧,比单因子BP-CCA预测模型有更高、更稳定的预报技巧。独立样本检验表明ECC模型与单因子BP-CCA预测模型相比,对中国夏季气温有更高、更稳定的实际预测能力,对气温季节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夏季气温 季节预测 集合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利用1962-2011年阜新县本站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应用序列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代际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阜新地区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四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存在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与平均最高增温年代相同。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季节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在春季、冬季增温最明显。年、季平均日较差呈现下降趋势。

  • 标签: 阜新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趋势变化 倾向率
  • 简介:利用华中区域(河南、湖北、湖南3省)42站1960~2005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计算并详细分析了该区域年(季、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的线性变化趋势、突变性及周期性特征。结果发现:1)华中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最显著。2)平均最高在春、秋、冬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冬季变化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夏、冬季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以冬季降幅最大。3)全年有4个月平均最高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最为显著;平均最低气温在冬、春季为明显上升趋势,其他月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气温日较差在冬、夏季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1月最为显著。4)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由冷变暖的明显突变;四季中,平均最高春、冬季突变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夏季突变显著。5)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显著的2~4a周期变化。

  • 标签: 华中区域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日较差 变化趋势 突变
  • 简介:摘 要:电能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能源,确保其持续稳定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空调的大量使用,这就会导致电网负荷的大大增加,进而会对供电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主变夏季的负荷特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夏季温度较高的特点,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主变夏季最高负荷预测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进而为各项预防措施的有效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主变 夏季 负荷
  • 简介:利用青藏高原地区112个站1980-2001年和部分站点1960-2000年的气温、地温资料,采用经验正交EOF和旋转经验正交REOF等方法,对东亚夏季风爆发前青藏高原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气温差一般超前气温、地温1个月达到全年最大值,比中国中东部同纬度地区的地气温差达到最大值超前2个月。随着高原由春季向夏季的过渡(3~6月),高原地气温差年际变化的异常敏感区逐渐由3月中部的河谷地带移动到高原的东南部地区。高原地表积雪的融雪过程和冻土的融冻过程对东亚夏季风建立前期高原4、5月份地气温差具有重要影响。高原地区的地气温差在4、5份的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4月份,由于积雪的反照率引起的辐射冷却作用,地气温差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呈显著减小趋,之后呈增大的趋势。1960年代到1990年代5月的地气温差更多地反映出非绝热加热的作用,高原地气温差呈减小趋势。

  • 标签: 青藏高原 地气温差 季风前期 年际变化
  • 简介:2004年夏季,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继2003年遭遇高温干旱后,2004年夏季又遭遇严重的大范围高温干旱.梅雨期雨季不明显,梅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属不典型的梅雨年.夏季共遭受4次热带风暴影响,其中第14号台风"云娜"给浙江省造成严重损失.热带风暴影响带来的强降水,以及通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但浙西与浙北干旱仍较严重.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也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 标签: 台风 热带风暴 强降水 气温 梅雨期 梅汛期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CN05地面2米气温(SAT)观测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数据集,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夏季(6-8月)SAT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全球海表温度(SST),土壤湿度(SM),地面气温(SAT)的联系,并基于年际增量法构建了青藏高原SAT的统计预测模型。

  • 标签: 青藏高原  地面气温  年际增量法  预测模型
  • 简介:【说文解字】现代汉字"秋"写作从禾从火,以前火在禾之左或右,现在固定在左,因而一般人误以为秋是"火"字旁。其实这是字形的讹误。"禾"是象形字,像庄稼禾苗之状。"火"本跟"禾"

  • 标签: 现代汉字 象形字 说文解字 西方人 本义 鬼节
  • 简介:利用1951—2008年东北地区夏季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8a来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夏季气温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增暖的趋势。对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分析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由冷位相转为暖位相后,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同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相关减弱、与黑潮区海温相关增强,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与前期各季太平洋海温相关分布差异很大,海温关键区及相关强度均有所改变,这种相关关系的转变可能是造成近几年来利用太平洋海温预测我国东北夏季气温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

  • 标签: 中国东北 夏季气温 年代际变化 太平洋海温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 简介:浙江省2009年夏季气温持续偏高;梅雨极不典型,梅期短、梅雨量少;盛夏7月下旬至8月上半月出现百年不遇的低温连阴雨;此外,持续高温、台风“莫拉克”、频繁的强对流等都对浙江省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

  • 标签: 夏季 梅雨 台风 高温
  • 简介:宜人的秋季,也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在这里列出几种比较适宜秋天的运动供大家来选择。登高:就是指爬山运动。登高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随着登山高度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索”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

  • 标签: 爬山运动 锻炼身体 肺通气量 生理功能 肺活量 登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今日立秋,坐在有冷气的房间里,放眼望向窗外,真有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味道,走出去才知道,天气依旧是暑热难耐,心下暗想,秋总是早早的就立了,秋的味道却总是一点点浸在夏的骨子里,一点点渗透进来,不知不觉让人怀恋那短促的夏花,感怀凋零的秋口十。

  • 标签: 秋季 养生方法 饮食健康 保健知识
  • 简介:杂谈“气温”许敏华大气温度是指距离地面1.5米处的自由大气的温度。气象部门规定把温度表放在一只既能通风又不能被太阳直射的白色百叶箱内进行气温测定。人们实际感觉到的温度叫体感温度。体感温度与大气温度不同,它不仅取决于大气温度的高低,还与空气的湿度等其他...

  • 标签: 体感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大气温度 水蒸气含量 蒸发速度 干燥空气
  • 简介:利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90个测站,1960~1990年历年夏季月平均气温,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对中国西北夏季气温变化的时空异常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通量强弱变化的响应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由于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夏季气温异常主要表现为6种气候类型(区),即青海高原区、河套区、北疆区、渭水流域区、南疆西部区、东疆-河西走廊区。50年代以来气温演变的主要特点是除青海高原和北疆外的西北大部分地方夏季由暖变冷。当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呈欧亚型振荡,则有利于中国西北大范围气温偏高(低)。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通量的异常增强,可引起西北夏季西部偏暖,东部偏冷。

  • 标签: 中国西北 气温异常 青藏高原 地面感热通量 数值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