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条件下客流预测与运营管理水平,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海量的市政交通“一卡通”(IC卡)数据和移动通信定位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属性特征、时空特征、接驳特征、票价调整影响特征等进行分析,最后对客流需求高增长的北京轨道交通客流特征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北京轨道交通工作日主要服务于中低收入的中青年通勤族,77.25%的乘客轨道交通出行时间在10~60min之间;轨道交通线路高峰客流有明显的潮汐现象,受职住分离现象的影响,客流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突出;现阶段轨道交通网络发展较为成熟,但仍有部分区域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较大;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设施的便利性和完善性程度影响乘客对轨道站点交通方式的选择;在可接受范围内,票价调整对客流的影响在短期内较明显,经过渡期后客流量呈增加趋势。
简介:摘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深圳市联通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并与深圳市社区网格管理人口数据进行融合,扩样至全口径就业人口,进而识别深圳就业中心,对各就业中心的腹地范围、势力范围及辐射能级进行分析测度,并依据测度结果对就业中心进行分类。研究发现:(1)深圳已初步形成多中心的就业格局,但等级分化显著,新兴中心培育进展缓慢;(2)轨道快线对于就业距离延长有明显作用;(3)就业中心不仅仅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大型工业区也形成辐射局部地区的就业中心;(4)新中心崛起的同时,传统中心区衰退的趋势值得关注。本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解既往就业中心定量研究数据来源方面的局限,同时希望为深圳构建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支撑。
简介:摘要:遥感图像中舰船目标检测是海洋监管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工作,旨在分类和定位一幅遥感图像中的所有舰船.近年来,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源遥感数据不断扩增.光学遥感图像具有判读直观性强及数据翻译便捷等优点,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但是光学图像容易受到云雾遮挡、强烈光照等气候的影响.相对地,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凭借其不依赖光照条件且不受天气影响的优势,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大面积海域侦查工作.由于上述差异性,针对不同成像机理的遥感图像,需要设计专门的算法进行舰船目标检测。
简介:为了提高图像检索系统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异质特征的新颖哈希函数学习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特征空间中相似样本与非相似样本分布的不平衡性来提升每个弱分类器的性能,从而建立非对称的Boosting框架;然后将一种基于异质特征子空间学习的线性判别弱分类器融入该框架下,并利用每轮算法中的误判样本的信息来依次学习紧致且平衡的哈希编码.该方法能有效地融合具有互补功能的不同模态的信息,实现了检索系统的性能提升.在2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他算法,由此看出增加多源异质特征和利用不平衡性学习紧致哈希编码都可以大大提高图像检索的精度.
简介:选取多时相、多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多江断裂.同时,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简介:大同矿区由于古窑开采、小煤窑私挖滥采形成了众多在地表浅层燃烧的暗火火区。针对这些火区特点,利用LandsatTM/ETM温度反演、无人机和地面红外热像仪等集成分析技术监测马脊梁矿煤火区。利用LandsatTM/ETM影像提取2000年、2002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5个时期的煤火区热场分布信息,分析其变化过程,圈定煤火区的大致范围;利用无人机搭载光学相机拍摄火区的高分辨率影像,结合煤火区地裂缝的纹理、线特征和灰度值等信息,建立知识模型,提取煤火燃烧区的构造裂缝,为探测、治理地下煤火提供了依据;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煤火燃烧重点区域的温度场信息,进行热点趋势和着火点深度分析,为确定煤火区燃烧点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当前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智能电网在运行维修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在这些数据信息当中,既包含了结构性的数据信息,又包含了非结构性的数据信息,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储存并实现快速分析,快速挖掘是当前电力系统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为此在今后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做好多源数据的有效融合,通过加快构建一套完善的电力多源数据融合体系,能够将电网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各项信息进行自动化的收集分析和自动化的挖掘处理,保证各项信息的价值能够全面发挥,有效推动智能电网建设进程。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当前电力多源数据处理的局限性,然后分析了一种电力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简介:摘要:时钟基准源是一种能够为系统提供长期、稳定、高精度的时钟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多源、多体制通信系统中,如GPS、北斗、IEEE1588、NTP/PTP服务器等,尤其在卫星导航领域。本文通过构建一套基于GPS/北斗时钟为基准的高精度时钟源,该系统主要由导航接收机、高精度压控晶振、DDS信号发生器、DA转换器、FPGA以及CPU等组成。在功能上,系统可对外提供多路高稳时钟源:10MHz、10.23MHz、1PPS以及100MHz。在同步设计上,系统采用导航接收机输出1PPS信号与本地高精度压控晶振实现时间同步,并通过FPGA以及DA转换器,实现时钟的驯服;另外本系统通过DDS信号发生器以及10.23MHz高精度压控晶振,实现10.23MHz时钟与GPS接收机以及本地10MHz时钟的系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