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否依据听力曲线类型对突发性聋(突聋)中的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型,明确不同听力曲线类型与突聋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依据2015年突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将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其中男492例,女53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1.2岁)单侧突聋患者分为低频、高频、平坦及全聋型突聋4型;将其中402例平坦型突聋患者依据听力曲线类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平坦一致型3组。比较3组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平坦上升型与低频下降型突聋、平坦下降型与高频下降型突聋、平坦一致型与全聋型突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平坦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坦上升、平坦下降、平坦一致型突聋3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7%、17.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4,P<0.001);而年龄、性别、发病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坦型突聋痊愈的影响因素为:是否伴有头晕[OR=0.459,95%可信区间(CI):0.271~0.777]、听力曲线类型(OR=0.721,95%CI:0.530~0.981)和发病至就诊天数(OR=0.903,95%CI:0.835~0.978),P值均<0.05。平坦上升型与低频下降型突聋、平坦下降型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的痊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坦一致型与全聋型突聋的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verage,PTA)为(69.1±18.9)dB HL和(101.7±17.7)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90,P<0.001),痊愈率分别为34.0%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12,P<0.001)。结论可对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平坦一致型。其中平坦上升型痊愈率与低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型痊愈率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型痊愈率高于全聋型突聋,PTA在平坦一致型和全聋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的疗效以及护理要点。方法将诊断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42例应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并配合术前术后的护理,在息肉切除后,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并总结经验。结果术后42例患者均一次完成息肉切除,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个月内随访2例,3个月内随访13例,6个月内随访26例,无失访,结果41例病灶全部消失,创面完全愈合,仅1例(病灶直径3cm以上)在术后3个月复查肠镜在原手术部位发现有少许病变残留。结论术前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MR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于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样本来源: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接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治疗的患者,共 90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切除组和剥离组,剥离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简称: ESD),切除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简称: EMR),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少于剥离组,而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剥离组( P< 0.05);切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4.44%)显著低于剥离组( 33.33%)( X2=12.2562, P=0.0004)。结论:为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实施 EMR,患者术后恢复快,虽然住院时间较长,但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于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样本来源: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接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治疗的患者,共 90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切除组和剥离组,剥离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简称: ESD),切除组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简称: EMR),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指标。结果:切除组手术时间少于剥离组,而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剥离组( P< 0.05);切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4.44%)显著低于剥离组( 33.33%)( X2=12.2562, P=0.0004)。结论:为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实施 EMR,患者术后恢复快,虽然住院时间较长,但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70例,均被确诊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为达到研究目的,将根据70例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内35例,并于对照组内实施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中则实施ES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据本次研究数据分析看,ESD对肿瘤病灶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EMR(P<0.05);同时ESD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实施ESD治疗有更高的疗效、更低的复发率,还可有效预防并发症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5例大肠癌患者、8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血浆中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表达水平与胃肠道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61,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大肠癌患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阳性率逐步升高,DukesA、B、C、D期分别为40%(4/10)、55%(16/29)、80%(24/30)、88%(23/26).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阳性率为87%(45/52),未转移者为51%(22/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结论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对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新的大肠癌标志物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治疗104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结果104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均予以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中立刻出血者11例,其发生率为10.5%;术后3天迟发出血6例,发生率为5.7%。经过12个月的随访,没有出现LST复发或再发情况。结论EMR在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效果较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0例大肠癌患者临床中医证候之间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寻中医证候分类规律。方法检测20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CA199,CEA,CA125,AFP,CA153的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中医不同证候间的这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大肠癌CEA,CA199,CA125,AFP,CA153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EA浓度以瘀毒蕴结型最高,并以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大肠湿热型依次降低。肝肾阴虚型CA199,CA125,CA153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瘀毒蕴结型、脾肾阳虚型、气血两虚型、大肠湿热型各组间无差异(P>0.05)。大肠癌各证型组间AFP无差异(P>0.05)。结论常见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及辨证分型有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我院收治平坦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60例均分为A(n=30)、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患者和8例肠道非恶性病变手术患者的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结果8例胃肠道非恶性病变手术患者、8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K19mRNA无阳性表达;41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单次外周血采样CK19mRNA阳性表达率为41.5%;两次采样总阳性率大肠癌患者为65.9%,外周血重复采样阳性率高于单次采样(P〈0.01)。DukeC、D期患者CK19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DukeB期(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微转移的指标并指导其治疗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