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曲旋提拉斜扳法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cervicalvertigo,C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CV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曲旋提拉斜扳法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以与观察组相同的针刺治疗。推拿隔日治疗1次,针刺每日治疗1次,治疗20d后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等症状评分变化,并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4例,对照组脱落13例。最终,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进行数据分析。治疗20d后,两组患者的眩晕等症状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69.4%,对照组为32.4%,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旋提拉斜扳法推拿配合针刺能显著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针刺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痛疼的应用疗效研究。方法:行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天麻素片及芬必得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解剖结构行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自评分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经相应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VSA(2.1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7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结论:于颈部解剖结构基础之上行针刺病灶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疼疗效较为理想,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于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中。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痛疼的应用疗效研究。方法:行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天麻素片及芬必得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解剖结构行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自评分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经相应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VSA(2.1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7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结论:于颈部解剖结构基础之上行针刺病灶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疼疗效较为理想,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于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今收治20例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伤后48小时内采用Gotfried法2闭合复位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并采用经皮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复位理想7例,占比35.0%;复位满意11例,占比55.0%;复位欠佳2例,占比10%,对复位欠佳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目前随访最长病例2余年,愈合良好,未发现股骨头坏死;1-2年内愈合良好,未发现股骨头坏死;6个月-1年内愈合良好,未发现股骨头坏死。Harri评分均值为87.3分,良。结论Gotfried法2闭合复位不稳定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并采用经皮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在颈椎病患者颈痛症状治疗中采用针刺颈丛刺方法治疗效果的分析研究。方法:在医院中选择80名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结合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每一组中患者的数量均为40名,一组患者是采用中频的方式予以治疗,这组患者被称为中频组;另一组患者是采用针刺颈丛刺的方法来治疗,这组患者被定为针刺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两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的治疗结果判断针刺颈丛刺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更高,整组患者的颈痛情况均得到了明显好转,而且患者对治疗过程的评价也比较高。结论:在进行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时候,针刺颈丛刺方法的结合应用具有较强效果,可以在后续的临床上加强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头穴针刺干预方案,探讨该护理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遵循随机法将以上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n=45)、对照组(n=45)。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头穴针刺、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评分有所上升,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头穴针刺干预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当中效果较好,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