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评估量表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应对方式的各项指标护理干预后的评分对比具有差异,临床护理路径的GSQ量表中的解决问题、求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回避、自责、幻想以及合理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GSQ量表评分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控力,提高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甲状腺素对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影响,发现其潜在作用规律。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2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伴发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正常人群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兴奋性递质升高合并脑电波异常患者65例,单纯兴奋性递质升高37例,18例患者只有脑电波异常。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素升高引起神经递质升高与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存在正相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防止阳性症状的发生。此项观察研究对持续改进双向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论渐进式引导护理在双向情感障碍狂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双向情感障碍狂躁发作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渐进式引导护理(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智商水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患者狂躁发作、抑郁发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到2020年8月期间治疗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帕罗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哥马利抑郁得分、倍克拉范森狂躁量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蒙哥马利抑郁得分、倍克拉范森狂躁量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系统性疾病,其原因多种多样。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出现,P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使她们面临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目前,手术仍是中、重度盆底脏器脱垂患者的首选。PFD手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多种方式进行。随着新的医疗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手术概念的更新,PFD手术新方法的不断改进,从经阴道手术到腹腔镜手术,从自体组织修复到利用生物网片的盆底重建。虽然手术多样化给病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不同的手术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病人各有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性需求和一般情况进行充分沟通,努力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超声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7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女性人员88例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盆底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等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变化,对比有极大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耻骨内肌厚度指标存在很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取盆底超声检查,可见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完全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确诊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不同平面脊髓损伤排尿障碍大鼠尿动力学及膀胱c-Kit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雌性大鼠分别制作胸髓和骶髓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于实验第22天将造模成功并进入脊髓损伤后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胸髓损伤组、胸髓损伤电针组、骶髓损伤组、骶髓损伤电针组,每组取10只,并与10只假手术组对照。2个电针组均取关元、三阴交穴位电针刺激,每日15 min,共14 d。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尿动力学检测,采用HE染色观察膀胱形态学改变,采用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膀胱c-Kit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胸髓损伤组膀胱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降低,残余尿量明显增加(P<0.05),骶髓损伤组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顺应性均明显增加(P<0.05),且2组膀胱的组织形态也发生了异常改变。胸髓损伤组大鼠的膀胱c-Kit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骶髓损伤组则明显降低(P<0.05)。分别与2个造模组比较,电针干预增加了胸髓损伤大鼠的膀胱容量和顺应性(P<0.05),电针干预还降低了骶髓损伤大鼠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和顺应性(P<0.05),改善了膀胱的组织形态结构;并使胸髓损伤大鼠膀胱c-Kit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骶髓损伤大鼠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膀胱c-Kit的良性双向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改善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尿失禁及尿潴留的效应机制。
简介: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MRI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创性评估手段,现已被推荐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方案抉择、手术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然而目前不同单位在成像技术以及图像的解读及报告等方面尚未达到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成像技术的临床推广。本文中,结合国内外有关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研究结果及国外已发布与该疾病有关的技术规范与共识,同时汇集国内该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和重要观点,聚焦于MRI指征、检查前准备、扫描序列、疾病诊断及分级的标准化,初步形成一个共识性规范,以期更好地指导MRI在该疾病的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筛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产妇约480例,于产后42天开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病变的检查,并针对结果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四百八十例产妇中,有二百零一例产妇检测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病变,整体的检测准确率为百分之四十一点九。检出病例依次是:阴道过松120例、子宫脱垂59例、尿失禁18例、盆腔剧痛3例、性功能障碍一例,检测准确性依次为:百分之四十五、22%、6.8%、1.1%、0.03%。结论妇女产后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应加强护理和对产妇的健康教育。若发现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则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尽量减轻疾病对产妇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