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孟子身处"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的时代,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承三圣为志事,其人气象高明,其书浩然奇绝,是以显于当世。自李唐韩愈发显孟,赵宋《孟子》入经,孟自此盛名四达,天下共传。究其情,非独科举推波助澜之为能,实乃孟子继善成性,情悯千古价值之必然。自汉以降,注疏推阐《孟子》一书者纷然杂处,而在此基础上对后人研究之研究的著作也不乏其书。民国以来,孟研究籍借西风,出现多种研究路数,其一文献

  • 标签: 孟子思想 圣王 史大纲 三圣 处士横议 李唐
  • 简介:《大纲》首次呈现了清代《孟子》学文献资料的全貌,对《孟子、四书学均具有重要的目录价值;《大纲》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宏观研究上贯彻科学归纳法,得出一系列科学结论,并首倡简单性原则和反孤证原则以处理微观争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大纲》区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考察《孟子中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不将眼光局限于学术大家,又注意学者的学术主张和实践的一致与否,从而在写作范式上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大纲》对清代《孟子核心话题的效度进行科学论定,尤其是对戴震、焦循等在理、道、性、良知等概念上反宋儒的训诂工作加以考量,平议清人诠释技术和方法的效度和历史地位,探讨了朱熹《四书集注》仍然占据清代孟研究主导地位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清代 学术史 《孟子》学 科学归纳法 写作范式
  • 简介:<正>文献的论文极易写成八股式的,条条框框一列,先赚得眉目清秀之美名,大大小小的材料一堆,又给人以扎实的观感。但这样的文章,往往无趣、无味、无品。无趣是因为著者撰文目的只为材料呈现。无味是因为文中就材料本身之阐发本就不多,又绝不"妄言",论断即浅,何味可有?无品是因为读者很难从中看出著者个人的格调和思想。每当读这样的论著,总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慨!李畅然先生《清代〈孟子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大纲》)一书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润色修改而成,在文献论文当中别开洞天,让我们大有"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感!

  • 标签: 史大纲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博士论文 八股式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纲》
  • 简介:摘要: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从国家的地方都在宣传读党史,以史为鉴。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2卷)及有关党的其它历史著作,并认真作了读书笔记。回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先辈从来没有放弃,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标签: 学史力行 党的理论 历史规律 致用 务实
  • 简介:孟子的领导思想中的智慧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对现代的领导活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孟子认为领导活动产生的前提是绝对被领导者的自愿追随,而绝对被领导者自愿追随的前提是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强调领导者要处理好与绝对被领导者、相对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强调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强调领导者的政绩观应该是以人为本。

  • 标签: 孟子 领导学思想 领导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王若虚的《孟子辨惑》作为金代孟流传至今的少数作品之一,对了解金代孟发展状况至关重要。其对《孟子》的解读,包括两大方面。一大方面是从思想角度解读,即:一、针对汉宋诸家对《孟子》的注解进行评论。因为诸家有思想上的汉学、宋学之分,所以王若虚的评论有平衡汉宋的特点。二、自己对《孟子》的解读。另一大方面是从文献角度进行句读、训诂等考辨,并兼论诸家的得失。纵观《孟子辨惑》的内容,王若虚以对汉宋诸家注解《孟子》的批评为基础,进而从义理与考辨两个角度阐释他的《孟子》解读观,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孟子》解读风格。

  • 标签: 王若虚 孟子学 汉宋 批评 方法
  • 简介:孟子认为,礼貌行为来源于人类“恭敬”、“辞让”的天性,是一种内外统一的交际理想。选择不同礼貌形式的最重要依据是交际双方的道德水平状况,而实施礼貌的根本原则是信任并维护他人的向善之心,且助人成善。礼貌交际行为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主体反躬自省后能否问心无愧。较之西方语用孟子的礼貌思想在以上几个方面都体现了独特性。

  • 标签: 天性 道德 礼貌 语用学
  • 简介:孟子》中的孟子形象鲜明,通过他讲述的思想观点,我们可以感知他的性格特点。具体可以从济世救民、重视耻辱、治学严谨这三个方面去看,他一生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善始善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标签: 孟子 孟子形象
  • 简介:孟子》是“四书”之一,为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二百八十六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他们的政治活动。

  • 标签: 《孟子》 《汉书.艺文志》 政治活动
  • 简介:摘要:孔孟射中包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诸如“忠孝仁义”;“君子之争”;“仁者如射,正己后发”思想,对当下培养学生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孔孟 射学思想 教育
  • 简介:我出身农家,虽有幸进入大学攻读历史学本科,但直至毕业还是懵懂未化,竟没有认真读完过一本真正的古籍,更不知学术研究为何物。1987年始入念海先生门下,治历史地理学。六年间,老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我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终于使我艰难地跨入农业历史地理的学术之门。其后随先生从事《西安历史地图集》的编写与中日合作历史地理学课题“中国黄土高原的都城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学记 博士学位论文 生态环境变迁 学术研究 言传身教
  • 简介:  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首先了解这门科学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状况.否则,就不知道前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能借鉴古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不了解当前这门科学的前沿性问题,也就谈不上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步.…………

  • 标签: 中国孙子 孙子学史 学史弁言
  • 简介:一、中国封建制度中的性中国研究性问题的兴趣历史悠久。可信资料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即封建制度开始时期。封建制度共维持了2,681年,直至公元1911年,满清政府遭推翻才告结束。在这段长达2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性文化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帝王的地位至高无上,而女性的地位则非常低下,除皇后以外,帝王更拥有后宫佳丽三千,随他支配。权贵的快乐的确是建立於低下阶层痛苦之上。

  • 标签: 中国性学史 春秋战国 清政府
  • 简介:评《中国老》[香港]王煜如写欧美的老子诠释,华裔已是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老》(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不必提到外国人,除非是汉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熊铁基、刘韶军及历史系马良怀合作撰写的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及道家道教哲学诸科师生...

  • 标签: 老学史 《黄帝四经》 《老子》 《淮南子》 黄帝阴符经 熊铁基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向中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历史 文明 改革开放 强国富民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任何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生成历史与内涵,以及独特的使用方式和范畴.'词'、'词思想'是近年来词坛上运用极为广泛而又不确定的模糊概念.与作为文体意义的'词'相关联的'词'概念出现于清代,至近代才成为词体文学研究的专门学科,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概念既有精确性,也有其灵活性和约定俗成性.'词思想'从'文学思想'的概念中衍生,是文学思想的组成部分,它是历代词学家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历史性见解和观念,研究和描述的是历代词思想的发展脉络.

  • 标签: 文学思想史 模糊概念 文体意义 文学研究 实际运用 约定俗成
  • 简介:孟子和庄子分别把道德之发生归之于自然和人性,承认道德的自然属性。在道德发生学问题上,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内在超越"。然而,孟子和庄子对于人性之自然属性有不同的判断,造成了儒、道两家道德发生的根本分歧。孟子认为社会性的善也是内在于自然的,可以从本性中求得,同时又以人性与动物本性之不同论证人性在道德属性方面的优越性。庄子认为人之道德行为是自然而然的,一旦放在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下就偏离了内在性而导致道德的外在化并进而伤害道德的真性。庄子推崇纯任自然的道德发生机制,因此不承认人在道德属性上具有优越性。

  • 标签: 孟子 庄子 道德发生学 自然与人性 内在超越
  • 简介: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及十九大进一步强调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程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

  • 标签: 《孟子》 解读 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标准 学科结合 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