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期(5岁以上)儿童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学龄期儿童KD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地区诊治的170例大年龄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皮疹77例,球结膜充血75例,口唇改变69例,指趾端脱皮55例,肛周脱皮70例,淋巴结肿大72例,发热持续的时间5-8天,其中冠脉病变27例,其中合并冠脉病变者炎症指标相对较高,发热时间偏长;使用丙球的发热时间偏短,冠脉病变发生率低。结论5岁以上儿童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可能与剧烈的炎症反应有关,而及时应用IVIG对防治CAL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前患儿哮喘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160例学龄前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规范化治疗后停药随访1年,剔除失访与退出6例,最终纳入154例,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91例)与未复发组(63例)。收集与记录患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儿哮喘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对应的干预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哮喘患儿在监护人文化程度、哮喘家族史、哮喘严重程度、共存过敏性鼻炎、共存鼻窦炎、规范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情况、停药季节、坚持定期复诊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监护人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OR=1.960,95%CI:1.714~2.206)、有哮喘家族史(OR=2.277,95%CI:1.850~2.705)、共存过敏性鼻炎(OR=2.034,95%CI:1.520~2.548)、重度哮喘(OR=1.866,95%CI:1.026~2.707)、春冬季节停药(OR=1.861,95%CI:1.704~2.018)是哮喘复发的危险因素,而规范用药疗程>12个月(OR=0.465,95%CI:0.304~0.712)、联合用药(OR=0.458,95%CI:0.297~0.705)、坚持定期复诊(OR=0.559,95%CI:0.389~0.803)是患儿哮喘复发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哮喘家族史、是否共存过敏性鼻炎、哮喘严重程度、是否坚持定期复诊以及是否规范、联合用药等为影响学龄前患儿哮喘复发的主要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发展趋向于科学化,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掌握好患儿的心理,提高穿刺技术,取得家长的信任,避免护理纠纷。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给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关键词:门诊采血;学龄前患儿;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身体活动水平和久坐时间现况。方法2021年3月至5月连续纳入在线使用《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智能手机客户端的6~17岁哮喘患儿,发放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短卷评估其身体活动水平、学龄儿童健康行为(HBSC)问卷评估其久坐行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运动后呼吸道症状、是否坚持用药等临床信息。结果共收集265份有效问卷,年龄中位数9.4(7.5,11.6)岁,ACT/C-ACT得分≥20分者占比74.0%(196例),达到高、中、低活动水平者分别为52例、110例、103例。活动水平与性别、BMI、是否规律用药、父母文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每日久坐时间≥2 h的患儿在学习日和周末分别为204例和233例,周末显著多于学习日(87.9%比77.0%,χ2=10.967,P=0.001)。160例(60.4%)患儿曾出现运动后呼吸道症状,最常见症状依次为咳嗽(72例)、喘息(53例)、呼吸困难(42例)、胸痛(16例)、胸闷(15例),但79.6%(211例)的患儿有参加身体活动的主观意愿。ACT/C-ACT得分≥20分者出现运动后症状比例显著低于得分≤19分的患儿(37.8%比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7,P<0.001)。结论学龄期哮喘患儿身体活动多数处于中低水平,且久坐时间长;哮喘控制不良的患儿更易出现运动后呼吸道症状。应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运动处方,指导哮喘患儿进行安全有效的运动。
简介:摘要学龄前语言障碍患儿在抑制、工作记忆、转换方面存在困难,但受语言能力及评估任务难度的影响结果存在差异,关于语言与执行功能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较少,语言障碍与执行功能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基于抑制、工作记忆和转换对学龄前语言障碍的执行功能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障碍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评估与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运动状态,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哮喘门诊确诊为哮喘的学龄期患儿,将运动后无不适症状且无运动受限者定义为运动状态正常组(NE),运动后有不适症状和/或运动受限者定义为运动状态异常组(ANE),将性别、年龄、哮喘控制状态、反复咳喘病史长度、持续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时长、体质量指数(BMI)和各项肺功能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4例哮喘患儿,哮喘控制135例(69.6%)、哮喘部分控制39例(20.1%)、哮喘未控制20例(10.3%);NE组99例(51.0%),ANE组95例(49.0%);BMI正常111例(57.2%),超重32例(16.5%),肥胖51例(26.3%)。在所有病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哮喘控制水平差(部分控制OR=4.77,95%CI:2.07~11.00,P<0.001;未控制OR=10.02,95%CI:2.70~37.22,P=0.001)、BMI增高(OR=1.15,95%CI:1.06~1.25,P=0.001),显著增加运动状态异常的风险。BMI正常的病例中,ANE组出现肺过度充气的病例显著多于NE组(43.8%比19.0%,P=0.005)。结论哮喘控制状态差、超重/肥胖是出现运动受限的危险因素,肺过度充气也可能对哮喘患儿运动产生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影像学、电生理特点及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7例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资料,术前评估结合临床发作表现,MR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资料,以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视频脑电图(VEEG)资料;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与深部电极监测定位异常放电区域,指导手术切除致痫灶范围。术后采用Engel分级评估疗效。结果27例患儿均有典型颞叶癫痫临床表现,MRI发现一侧颞叶及海马异常信号影,发作间期及发作期VEEG提示异常放电起始于一侧额颞部。术中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均发现颞叶明显持续或阵发性尖波、棘波、棘慢复合波等癫痫样放电。27例患儿均采用标准前颞叶+病灶切除+周边异常放电颞叶皮质扩大切除术,其中2例患儿切除部分岛叶长回及额盖皮质热灼处理。随访6个月,Engel Ⅰ级患儿22例,Engel Ⅱ级患儿3例,Engel Ⅲ级患儿2例。结论早期手术、术中ECoG与深部电极联合监测下适度扩大切除范围是改善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门诊中输液患儿的心理特点以及针对其心理特点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3月,结束于2020年5月没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本院门诊收治的输液患儿共120例,为了深入了解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120例患儿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以及其家长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以及家长满意度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对于门诊中学龄前期的输液患儿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学龄期骨折术后儿童恐动症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恐动症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量表(TSK)对小儿外科住院部65例骨折术后1 d的学龄期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儿年龄(9.55 ± 2.15)岁,TSK总得分(45.12 ± 5.33)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受伤原因、受伤部位、疼痛程度、是否接受疼痛相关指导患儿TSK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913~33.33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疼痛相关指导、疼痛程度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学龄期骨折儿童术后恐动症发生率高,建议以疼痛控制及指导为切入点进行预防及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趣化术前访视在学龄期全麻手术患儿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全麻手术的学龄期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则采用童趣化术前访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的合作程度及术前焦虑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期的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前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童趣化术前访视应用于全麻手术患儿的术前访视中,可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程度,增加患儿对麻醉和手术的配合度,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障患儿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试验组(35例,使用综合行为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综合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在临床应用中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学龄前哮喘患儿选择延续护理方式完成家庭护理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3月收治的74例学龄前哮喘患儿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家庭护理模式的研究;对照组(37例)选择基础护理模式展开;观察组(37例)选择基础护理模式+延续护理模式展开;最终就两组学龄前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以及哮喘发作概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学龄前哮喘患儿在肺功能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学龄前哮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对比,观察组FEV1%以及PEF%均获得显著升高(P<0.05);同对照组学龄前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概率(24.32%)对比,观察组(2.70%)获得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于学龄前哮喘患儿在进行家庭护理期间,延续护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患儿肺功能改善以及哮喘发作概率降低可以获得理想效果,从而对于学龄前哮喘患儿的病情康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