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喙锁韧带断裂的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喙锁韧带断裂完全脱位的病例,以“喙肩韧带移位法”进行了手术治疗,这种方法在作为修复的材料而言,使用了自身生的韧带,它比其他一切人工材料都要优越,而且能够在同一视野内转移,又能够很好地保持转移韧带的血运,结果由于没有使用金属内固定材料,因而就没有导致过度的固定力作用于肩锁关节,所以术后的运动范围就不受限制。全部的病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论这一术式既能适用于陈旧性脱位的病例,也能适用于新鲜脱位的病例,还适用于锁骨外侧形成的假关节病例以及其他疾患。肩锁关节的作用,是作为上肢运动的支点而发挥其机能,从解剖学以及生物力学上来看,我们认为喙肩韧带移位法是更为适合的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患者中采用带袢钢板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2016年3月30例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患者,患者均采用带袢钢板治疗方法,观察在治疗后复位丢失测量情况和肩关节的功能评估变化。结果治疗后发现患者术后3天后喙锁距离为28.42±3.93mm,术后的喙锁距离为28.76±4.32mm,平均丢失为1.24±0.98mm。患者在术前的肩关节评分为31.06±3.54分,术后的评分为73.73±4.02分,说明术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患者中采用带袢钢板治疗方法有利于关节的复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再植术在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患者,抽取其中的7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牙齿脱落时间分成脱落时间≤60min组和脱落时间>60min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牙再植术进行治疗,而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脱落时间≤60min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脱落时间>60min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采取牙再植术对外伤性前牙完全性脱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有效率会受到牙齿脱落时间的影响,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双带袢纽扣钢板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2011年10月对17例RockwoodⅢ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双带袢纽扣钢板技术重建喙锁韧带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27~58岁,平均36.6岁。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17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肩锁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基本无痛或轻微疼痛。17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1.3月。按Lazzcano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17例中,优13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双带袢纽扣钢板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稳定牢固,更符合肩锁关节生物力学要求,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无需二次手术拆除内固定等优点,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纽扣钢板技术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采用三纽扣钢板技术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AO锁骨钩钢板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Constant及VAS评分。结果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39.0±37.6)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3.4±15.1)min,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及术后2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根据Constant评分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显示,观察组优良率95.6%(28例优,15例良,2例一般),对照组优良率84.4%(22例优,16例良,7例一般),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及术后2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纽扣钢板技术相比于AO锁骨钩钢板技术治疗急性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更有利于早期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纳入患者的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患者为骨科的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共计25例,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对术前、术后的相关指标和神经损伤、椎体高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观察。结果25例患者在手术后分别得到13~42个月的随访,其切口均正常愈合,并且骨折愈合时间在6~13个月,平均为8.5个月,患者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病症,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病症,患者在积极处理后均消失,同时没有出现固定无效状况。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Cobb角以及椎体高度丢失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术后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P?0.05),同时术后的神经损伤分级显示相比术前均有非常显著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合并有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骨折脱位情况,其临床应用意义深远。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2岁女性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及PubMed等数据库中,以"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脱位""创伤性腰骶椎完全性滑脱"和"traumatic complete lumbosacral dislocation""traumatic lumbosacral spondyloptosi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9年1月前有关L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相关文献,共纳入10篇10例L5椎体创伤性完全性前脱位的英文文献报道。结合本例诊治过程,总结该损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损伤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本文1例成年女性因交通事故致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伴神经损伤,行单纯后路减压、复位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完全复位,随访6个月复位无丢失,内固定物无松动,患者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合文献报道的10例,共11例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男9例、女2例,年龄18~57岁,多由高能量暴力伤导致腰骶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影像学提示L5椎体相对于骶骨椎体前移超过100%,多合并脊柱后方附属结构破坏;治疗多提倡早期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以重建腰骶段稳定性及改善神经功能状态。结论急性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临床较为罕见,生物力学极不稳定,且多合并神经损伤。其发生机制尚存争议。早期采取手术减压、复位及融合有助于改善预后。尽管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手术方式,但单纯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处理创伤性L5椎体完全性前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