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 研究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在宫腔中、重度粘连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共计48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均在8~20min之间;平均切开宫腔的粘连时间在6min左右;平均出血量为10mL;术中膨宫液用量在200~1000mL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于治疗结束后超声宫腔均显示宽大,且粘连情况消失,且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对宫腔中、重度粘连电切手术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在宫腔中、重度粘连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共计 48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均在 8~ 20min之间;平均切开宫腔的粘连时间在 6min左右;平均出血量为 10mL ;术中膨宫液用量在 200~ 1000mL 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 4天;于治疗结束后超声宫腔均显示宽大,且粘连情况消失,且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对宫腔中、重度粘连电切手术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愈28例患者,治疗有效18例,治疗有效率79.31%(46/58);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为29例,月经有明显改善为16例;治疗后宫腔形成正常为28例,宫腔基本形成为18例;且治疗后轻度患者的月经恢复、宫腔形成、并发症情况以及治愈率均优于中度、重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出现5例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宫腔镜手术在宫腔粘连患者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能促进患者月经恢复和宫腔的形成,且在轻度粘连患者中治疗效果尤为明显,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份至2023年12月份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该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收集同时间我院流产未出现宫腔粘连的7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刮宫时间、负压情况以及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理想,患者若为轻度的粘连,效果更佳,同组间差异存在,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受孕时间、孕次、刮宫次数、合并盆腔炎病程、吸宫时间和吸宫时负压指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出现宫腔粘连的患者提供宫腔镜治疗,可以收到较佳的效果,而患者受到刮宫次数、合并盆腔炎症、吸宫时负压以及吸宫时间是增加患者出现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做好管理,可以减少宫腔粘连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58例宫腔粘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愈28例患者,治疗有效18例,治疗有效率79.31%(46/58);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为29例,月经有明显改善为16例;治疗后宫腔形成正常为28例,宫腔基本形成为18例;且治疗后轻度患者的月经恢复、宫腔形成、并发症情况以及治愈率均优于中度、重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出现5例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宫腔镜手术在宫腔粘连患者治疗中有很好的疗效,能促进患者月经恢复和宫腔的形成,且在轻度粘连患者中治疗效果尤为明显,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11年8月在宫腔镜下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0例经宫腔镜诊治.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为92.72%,月经恢复正常率为93.15%。结论宫腔镜下双极电凝分离宫腔粘连效果佳,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及口服补佳乐可有效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宫腔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术前宫腔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宫腔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术前宫腔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宫腔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术前宫腔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简介: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提高,无数不孕不育家庭有了“生”的希望,但因内膜因素导致的生育力低下仍是生殖医学发展的瓶颈。因此由于内膜损伤导致的宫腔粘连这一疾病引起的生育问题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由JosephG.Asherman于1948年首次详细报道而由此得名,定义为由于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反复流产。在临床中,宫腔镜手术辅以物理屏障、激素治疗成为宫腔粘连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膜缺失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认识的加深,运用宫腔镜手术联合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成为新的治疗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宫腔镜对宫腔粘连的治疗临床效果,实现治疗方式的有效应用。方法:从我院选择近年确诊宫腔粘连且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为了保证对照试验的准确效果,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一组各40例,分别给予患者相同的治疗与复查周期,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分别为宫腔镜治疗与球囊扩张的治疗方式,并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相近的医疗护理,并分析对比两组的实际康复效果。结果:经过患者9个月的治疗与康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两组对照数据基本相同,但是,在期间的康复情况却显现出较大差异。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康复效率与宫腔粘连的主要症状呈现出人数差异,且实际的治疗效果为观察组高于(P<0.05);患者由于基本病情所出现的不良症状的人数,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也表现出其优势(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宫腔镜下的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治疗效果为当前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方式,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身体状态,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子宫内膜,助力患者恢复月经,从而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因此,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所接受的共计6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入选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粘连复发情况。结果:采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个月后的粘连复发率明显更低于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节育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经过X2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尿管放置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确切,能有效预防患者的疾病复发,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