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外感发热患儿时使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外感发热患儿共106例,根据患儿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2例对照组和54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服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完全退热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患儿的完全退热时间为(21.8±12.6)h,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的(35.2±13.9)h,P均<0.05。结论在外感发热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儿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退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洗浴治疗,3d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及疗效。结果72h后,治疗组体温(36.6±0.5)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体温(37.4±0.6),两组患者治疗72h后体温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80.43%,治疗组有效率95.6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洗浴治疗结合全面性护理对治疗外感发热患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对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科室门诊发热患儿46 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 例,对照组给予对布洛芬混悬液,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穴位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著,可迅速降低患儿体温,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清解灌肠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0年01月—2013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外感发热患儿3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外感发热患儿分为A1组(观察组150例)与A2组(对照组150例)。A2组选择双黄连口服液给予临床治疗;A1组选择小儿清解灌肠合剂给予临床治疗。对比A1组与A2组外感发热患儿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患儿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外感发热患儿,选择小儿清解灌肠合剂给予临床治疗,在促进患儿临床体温恢复以及缓解患儿临床症状表现等方面,表现意义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杵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1144例小儿外感发热的患者,患儿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2例。其中观察组在经过杵针治疗同时配合药物降温治疗干预,对照组患者在杵针治疗之后没有采用任何降温护理干预。结果在一个疗程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572例患儿中,完全康复的有540例,占总人数的94.3%;对照组中完全康复的有467例,占总人数的81.6%。观察组患儿的康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杵针的治疗方式,结合相关的护理干预对于患儿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压贴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干预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李世军盲人按摩所2020年1月-2022年12月的90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穴推按组与推按组,每组45例患儿,推按组采用常规穴位推拿按摩;观察组在推按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贴治疗及穴位推拿按摩。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和腋温。结果:穴推按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推按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推按组患者的腋温明显低于推按组患者的腋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感发热患者,采用耳穴压贴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降低患儿腋温,值得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