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住院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组予常规治疗结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5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量2组血浆NT-proBNP、炎症因子(IL-6、IL-10、hs-CR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最大流速比值(E/A),并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判断疗效。结果: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NT-proBNP及炎症因子(IL-6、IL-10、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LVEDD显著降低(P〈0.05),而LVEF和E/A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NT-proBN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的临床药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 1 年以来我院 160 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将这 160 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组,随机分配为对照组 80 例(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和观察组 80 例(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在此条件下对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通过 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经过 6 个月后的 治疗有效率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该比较结果显示两者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实践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并比较其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通过对病例进行分组,以及分析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表现,我们旨在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各45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分别接受口服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持续3个月。我们监测了胆固醇水平、心脏超声检测等生化指标和心脏结构功能指标,以评估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我们发现两组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这两种药物在降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此外,在治疗后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出现了改善的趋势。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在某些患者中减小,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部分患者中有所增加。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这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降脂和可能改善心脏结构功能的潜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人,其中对照组患者选取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8/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7.2%(34/3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0%(2/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7/39),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名,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各42名。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都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明显,适合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将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运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此文添加分析的数据来自2015年4月—2018年3月本医院予以药物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20例)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案,对照组(2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统计两组临床有效计算率、不良反应计算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计算率(95.00%)比较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70.00%)更优,P<0.05,表明指标检测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计算率(5.00%)比较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25.00%)更低,P<0.05,表明指标检测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相比阿托伐他汀更优,临床有效情况更高,且不良反应更少,展示用药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LVEF(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LDL-C(低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且药物安全性相同,而瑞舒伐他汀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
简介:摘要目的在冠心病治疗中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每晚口服10mg,12个月为一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各项指标情况,实验组总胆固醇(TC)、高脂血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中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都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均能够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状态,但是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两组患者在第一个月后以及第三个月后的降脂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以及3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治疗1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16%、6%。结论在冠心病的治疗上,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显著的血脂调节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对冠心病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0例,随机分成两组,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计算血脂恢复正常水平的比率,并结合临床表现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有明显的降低,临床症状减轻,但瑞舒伐他汀组的疗效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都能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但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更为明显,可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