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桡动脉横纹(SPBRAF)与传统游离足趾(TFTF)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手外科中心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病例资料,共37例,其中男32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岁。按照手术修复方式分别纳入SPBRAF组(22例)与TFTF组(15例),分别运用SPBRAF与TFTF两种皮进行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对比评价两组疗效差异,运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成活效果、远期恢复情况、供区恢复效果、手指总活动度(TAM)、住院时间和返回原工作时间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均成活。两组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SPBRAF组优20例,良2例;TFTF组优14例,良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色泽、质地、厚度方面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TF组TPD为5~6 mm,优于SPBRAF组(TPD为6~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区质地两组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BRAF组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平均为6周),明显优于TFTF组(平均为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TAM两组均达到优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返回原工作时间方面,SPBRAF组平均为8 d和17周,明显短于TFTF组的12 d和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BRAF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效果理想,与TFTF相比,虽然的感觉和外形方面仍有不及,但是在供区恢复、患者对供区满意度和减少住院时间、返回原工作时间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为修复手指创面的一种良好的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腕横纹皮瓣 足趾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A和CDU在腓动脉穿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骨科使用腓动脉穿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的47例患者完整资料,术前均行CTA及CDU检查,选取合适的穿血管并记录其体表定位点和外口径,与术中实际观察、测量值进行比较,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DU检测术中拟用穿位置符合率为97.87%,CTA检测术中拟用穿位置符合率为95.7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血管外直径术前CTA与CDU测量值与术中实际测量值相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联合应用CDU定位的腓动脉穿血管,术中探查血管位置符合率为100%。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均成活良好,无其他并发症,质地优良,外形美观。结论CDU和CTA在腓动脉穿术前血管评估方面是一种可靠且有用的方法,且临床上可互补联合应用。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穿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蒂部筋膜对大鼠肋间后动脉穿成活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25只。于每只SD大鼠右侧背部设计并切取以肋间后动脉穿为蒂的,大小为10.0 cm×2.5 cm,A组保留穿及其周围2.5 cm×1.0 cm的筋膜组织,B组仅保留穿,尽可能剔除穿周围的筋膜组织,最后均将原位缝合。观察术后2组成活情况,并计算成活面积百分比;切取2组组织行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标本血管生成情况,并应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统计术后第7天HE染色切片中的血管密度,测量并计算血管直径及血管壁厚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组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细胞珠蛋白(CYGB)表达的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组织中HIF-1α和CYGB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术后成活良好,B组术后7 d远端缺血坏死,A组成活面积百分比为96.19%±0.65%,高于B组的88.97%±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组织均可见新生血管,A组新生血管多于B组;A组血管密度、血管直径、血管壁厚度分别为(7.77±0.92)条/mm2、(65.23±14.62) μm、(10.49±1.99) μm,均高于B组的(5.82±0.85)条/mm2、(40.61±7.78) μm、(6.27±2.63)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A组HIF-1α表达高于B组,并逐渐趋于稳定;A组和B组CYGB表达于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术后第1、3天A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B组(P均<0.01),于术后第5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术后第5、7、9天B组中HIF-1α表达量高于A组(P < 0.01),直至第9天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术后第3、5、9天A组中CYGB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CYGB表达量均于术后第7天出现峰值。结论大鼠肋间后动脉穿切取时在蒂部保留部分筋膜,可提高成活面积,可能是其中的HIF-1α的表达稳定及CYGB的表达上调所致。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蒂皮瓣 筋膜 低氧诱导因子-1α 细胞珠蛋白 SD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三线定位穿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设计、切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对42例62处手、足创面,采用"ABC"三线定位穿方法术前指导穿定位及来源预判,术中指导设计及切取,进行创面修复。其中,单指24例,2指7例,3指4例,4指1例,虎口1例,腕部1例,趾2例,第2趾1例,足背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3.0 cm×14.0 cm,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1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功能,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供、受区恢复情况。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前共定位162条穿。术中共探及穿95条,其中5例患者较术前定位各多探及1条,与术前定位相符76条,定位符合率为84.4%(76/90);与术前来源判断相符64条,准确率为84.2%(64/76)。术后62块均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1个月,颜色、质地优良,薄且耐磨,BMRC感觉功能评定为S1~S3,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优38例,良4例。结论"ABC"三线定位穿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中的应用,将解剖知识、临床经验与CDU定位巧妙结合,精准指导术前穿定位及来源预判,是临床工作中可行、理想的辅助方法。

  • 标签: 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 "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腕部微型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中末节或指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桡动脉为蒂的腕部微型进行修复,设计于腕部,切取面积为3.5cm×3.0cm~3.0cm×2.0cm。结果:8例术后全部存活,随访3~6月,平均4月,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相仿,无明显臃肿,两点辨别觉为4~7mm,供区直接缝合,呈线型疤痕愈合,无明显增生。结论:应用桡动脉腕部微型移植修复手指中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方便,供区损伤小,感觉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手指皮肤 软组织缺损 桡动脉掌浅支 腕部微型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穿用于手外科临床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5月-2023年4月本院手外科接诊病人(n=3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5人,前者采取穿术,后者行常规移植治疗。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11.58±1.34)d,和对照组数据(16.54±2.59)d相比更短(P<0.05)。关于总有效率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数据80.0%相比更高(P<0.05)。。关于sf-36评分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87.36±2.95)分,和对照组数据(82.64±3.14)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手外科临床用穿,病人的住院时间更短,疗效提升也更加明显,生活质量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穿支皮瓣 住院时间 手外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前庭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同鼻唇沟穿修复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的8例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75岁。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病灶完全切除,同时利用同鼻唇沟穿进行即时修复。术后不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分别对肿瘤复发、患者外观、供区瘢痕、通气及感觉功能等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分期T1期2例,T2期6例,经32~45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所有愈合良好,其中1例近端翻折嵌入鼻翼外脚缺损处出现直径2 mm左右坏死,经换药10 d后愈合;另1例早期颜色暗黑,提示血液回流不畅,及时处理5 d后好转。4例(50%)发生针垫样畸形,即局部环形隆起,6个月后逐渐消退。4例(50%)前鼻孔形态有所改变,但均无通气障碍,患者未要求再次修复。术后外观评级为“很满意”及“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感觉于3个月后与周边组织没有差别。结论单纯手术切除T1-2期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同鼻唇沟穿一期修复术后缺损是较好的重建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前庭 癌,鳞状细胞 鼻唇沟 穿支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焦虑是个人的一种模糊不适感,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负面情绪反应 。穿移植患者因受伤突然、住院时间长、以往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担心成活等因素,致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一负面情绪常常导致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从而影响成活及疗效。

  • 标签: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穿支皮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5月-2022年1月,对6例合并骨、肌腱外露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后动脉游离穿移植修复,术中每块均以骨间后动脉及其发出的穿单独供血。切取范围:2.0cm×5.5cm~3.5cm×8.5cm,切取后分别与伤指重建血液血环,若骨间后动脉穿较纤细,采用骨间后动脉穿与手指指固有动脉的分支行端-端吻合,回流静脉与手指指背静脉或指静脉端-端吻合,的神经与手指固有神经接合重建感觉。结果术后6例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10~24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外形良好,稍臃肿,无明显瘢痕及挛缩,肤色与受区接近,触压感恢复,两点辨别觉为8~11mm,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结论骨间后动脉游离穿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在同肢体完成,不损伤主干血管,能一期较好地修复手指创面,可设计分叶穿修复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压疮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长久卧床患者的治疗中容易出现这一疾病。本次研究讨论,在针对穿修复骶尾部4期压疮进行护理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其中的预防效果分析可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在开展时,为了保障可参考性,研究人员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医务人员将该时段康复科资料登记有效并且具有良好随访意愿的骶尾部4期压疮患者共计60名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组时应用抽签法进行两组均分,组内设置30名患者,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组别及与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接受护理时,配合应用综合护理建设,在护理后研究人员评估护理质量。结果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护理品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工作在应用时,最主要的护理理念是通过根据以往的文献资料为患者设置对应的护理方法,而在针对穿修复骶尾部4期压疮进行护理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预防压疮的产生,对于提高患者疗效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来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4期压疮 护理管理 护理方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收肌穿的解剖分类及其在头颈重建领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大收肌穿移植修复的27例口腔肿瘤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3例,年龄31~56岁。包括舌癌15例,牙龈癌9例,口颊癌3例,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0 cm×3.5 cm~11.0 cm×8.0 cm。根据穿血管蒂发出位置将大收肌穿分为3类,包括:①肌间隙穿穿血管自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发出或者穿过少许大收肌;②大收肌中层穿穿血管自大收肌深浅两层之间走行;③大收肌深层穿穿血管自大收肌和半膜肌之间走行。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大收肌穿恒定存在,共发现62大收肌穿,具体解剖分类包括:①类12,②类31,③类19。27例病例游离大收肌穿具体切取形式包括①类3例、②类16例、③类8例。本组全部存活,供区均直接闭合。18例穿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静脉吻合;9例穿血管蒂动脉与面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面静脉吻合。随访12~40个月,患者对外观满意,吞咽、语言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期间3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转移修复;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颈部淋巴清扫术。结论大收肌穿质地柔软,穿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供区位置及具体形式灵活,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外科皮瓣 大收肌 游离皮瓣移植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上外侧动脉穿螺旋桨进行解剖研究,并探讨其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对4例8成人下肢冰鲜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穿并记录穿蒂长、穿起始部外径及皮肤穿出点位置。临床应用膝上外侧动脉穿螺旋桨修复5例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5~48岁,平均33.4岁;其中2例合并韧带损伤和(或)骨关节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0 cm~8.0 cm×5.0 cm,切取膝上外侧动脉穿螺旋桨面积10.0 cm×5.0 cm~13.0 cm×6.0 cm,术前行微泡超声造影寻找膝上外侧动脉优势穿血管并标记皮肤穿出点,术中使用CDU确认优势血管皮肤穿出点,根据膝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设计膝上外侧动脉穿螺旋桨,制备并转移至缺损区。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的成活情况,并按照Bai-ly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解剖发现,膝上外侧动脉穿蒂长(8.2±0.9)cm,起始部外径(1.1±0.2)mm。临床5例全部成活,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2周Ⅰ期愈合,均未出现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外形无明显臃肿,色泽、弹性同周围皮肤相近,膝关节功能评定:优4例,良1例,膝关节屈、伸范围100°~150°,患者对膝关节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膝上外侧动脉穿管径、蒂长理想,其螺旋桨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外观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修复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膝上外侧动脉 穿支螺旋桨皮瓣 软组织缺损 膝关节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良CT血管造影(CTA)术,探讨基于浅筋膜穿的股前外侧术前全程穿评估与术中偏心设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及10例上肢开放性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56.6岁。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在同期行肿瘤扩大切除+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股前外侧重建口腔或颌面;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在Ⅰ期行彻底清创后,于Ⅱ期采用股前外侧修复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5 cm×3.5 cm~25.0 cm×10.0 cm,所需面积为4.0 cm×4.0 cm~23.0 cm×13.0 cm。术前对股前外侧供区行改良CTA检查,改良CTA的参数设置主要为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增加造影剂剂量及双时相扫描。将获取的图像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功能进行可视化重建并对全程穿评估。术前根据前述评估进行穿及其源动脉信息的体表标记,术中根据所需面积及形状设计和切取以可见的浅筋膜穿为中心的偏心。对供区创面行直接缝合或全厚片移植修复。对比改良CTA检查与传统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统计改良CTA下双供区的穿穿出点分布及浅筋膜穿长度、走行。将术前观测的目标穿类型、数目、来源,穿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情况与术中进行对比。观测术后供区创面愈合、受区成活情况。随访质地、外观,口腔及上肢功能,股部供区功能。结果改良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小于传统CTA检查。共观察到双供区穿48,其中31(64.6%)向外下方走行、9(18.8%)内下方走行、6(12.5%)外上方走行、2(4.2%)内上方走行,浅筋膜穿平均长度为19.94 mm。术前观测到的目标穿来源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与术中探查到的基本一致;术前观察到肌间隙型(含肌-肌间隙)穿15、肌穿10,与术中探查一致;术前体表穿穿出点标记与术中实际穿穿出点距离为(0.38±0.11)mm。术后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5例患者植皮供区创面及17例患者直接拉拢缝合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1年,平均8.2个月,质地柔软、轻度臃肿;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饮食、闭开口活动无障碍,舌癌患者的言语功能轻度障碍但能完成基本的语言交流,上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及肘关节、前臂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股部供区无明显紧绷感,髋、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对股前外侧供区行改良CTA可视化重建,能够评估全程穿,尤其是浅筋膜穿,将该用于重建口腔或颌面及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明确穿类型、数目、来源以及穿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的管径、走行、分支,实现了以浅筋膜穿整体为中心的股前外侧偏心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创面修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前外侧肌穿游离移植修复眼眶肿瘤扩大眶内容物摘除术后巨大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21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眼眶肿瘤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48~87岁;皮肤鳞状细胞癌9例,基底细胞癌3例;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眶内容物摘除术及创面修复。所有患者均手术彻底切除眼眶病灶,一期切取股前外侧肌穿组成的股前外侧嵌合修复创面,供区采用减张缝合关闭,总结术中切除病灶遗留皮肤缺损面积、创腔深度、术中切取面积、肌面积,观察术后成活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区外观,颜色、厚度、质地,术区瘢痕、感觉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切除病灶遗留皮肤缺损面积为7.0 cm×5.0 cm~15.0 cm×8.0 cm,创腔深度为4.0~5.0 cm,术中切取面积为7.0 cm×5.0 cm~19.0 cm×8.0 cm,肌面积为4.0 cm×3.0 cm~5.0 cm×4.0 cm。12例患者术后均完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受区术后5~7 d拆线,供区术后12~14 d拆线。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眶周术区外观满意,瘢痕隐蔽,颜色、厚度、质地与周围健康皮肤接近;供区外观功能满意,无明显增生瘢痕,仅瘢痕周围局部皮肤存在小面积皮肤感觉减退,随访期间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股前外侧肌穿修复眼眶肿瘤扩大眶内容物摘除术后巨大创面的疗效较好。

  • 标签: 眶肿瘤 眶内容摘除术 肌皮瓣 穿支皮瓣 皮肤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n=27)采用传统清创探查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治疗,研究组(n=27)采用股前外侧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预后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较参照组更短,且换药次数更少,创面愈合优良率、成活率更高(P<0.05)。结论: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愈合更快,移植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负压封闭引流 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链和指固有动脉岛状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4月-2021年05月收治的7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应用指固有动脉岛状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感觉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淤紫、水泡、冬季发凉、肿胀、痛性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固有动脉侧方血管链手术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更佳理想,更有助于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指固有动脉 侧方血管链皮瓣 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病理生理现象。该异常起源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同时,文章中报道了此类病例的丰富循环现象,这些循环在维持心肌血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并评估此类病变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左冠状动脉 肺动脉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指端缺损修复中采取指动脉岛状与邻指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指端缺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25,采取指动脉岛状治疗)与研究组(n=25,采取邻指治疗),对比温度差、两点间辨别感觉、痛觉、触觉以及持物稳定性。结果:研究组温度差较小,两点间辨别感觉较好,P<0.05;两组痛觉与持物稳定性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触觉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在指端缺损修复中采取邻指治疗可减小温差,改善痛觉与持物稳定性且触觉恢复更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指端缺损 指动脉岛状皮瓣 邻指皮瓣 皮温 触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心脏瓣膜病--主动脉重度狭窄、经动脉植入术患者的的护理。方法:对其采用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出院随访等多方面综合护理。结果:护理期间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护理效果良好,患者21天后正常出院。结论:对接受经动脉植入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心境,缩短康复时间。

  • 标签: 瓣膜病 心脏病心脏植入术 主动脉严重狭窄 二尖瓣 发作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