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尺动脉穿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中应用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2019年6月,对收治的24例(男18例,女6例)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设计切取Flow-through尺动脉穿修复,利用尺动脉及分出的下行桥接指固有动脉重建指端血供,上行穿覆盖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局部转移修复。术后通过门诊及电话、微信方式进行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例及供区创面均I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远端出现水疱予换药处理后好转。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6个月。外形、质地优良,供区线形瘢痕,愈合良好,无疼痛、麻木等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尺动脉穿,血管解剖恒定,切取方法简单,充分利用其上行及下行,可作桥接血管重建指端血供,同时覆盖软组织创面,效果满意,是一种治疗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 Flow-through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动脉双叶穿的设计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包含上行及下行尺动脉双叶穿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以及单指末节脱套伤患者12例,其中单指末节脱套伤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5.2 cm~3.4 cm×6.8 cm,相邻手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2.6 cm~2.7 cm×3.2 cm。分别在前臂远端尺缘和手背尺缘,设计以包含尺动脉上皮上行及下行的双叶游离移植修复,单叶切取范围2.0 cm×2.8 cm~3.0 cm×3.6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门诊直接访问、电话咨询以及手机微信视频通话相结合的形式随访。结果术后11例完全成活。出现动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成活;其中1例以下行营养血管远端叶术后出现远端供血不足,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0.5个月。外形、弹性、质地、色泽均满意。远端叶TPD为6.2~12.4 mm,平均7.3 mm;近端叶TPD 7.3~14.8 mm,平均9.4 mm。结论包含上行及下行尺动脉双叶穿修复相邻两指同时存在软组织缺损及单指末节脱套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修复效果,手术操作方便,疗效肯定。

  • 标签: 尺动脉腕上支双叶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桡动脉联合尺动脉同时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桡动脉联合尺动脉同时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28例65指。其中2指损伤19例38指,3指损伤9例27指。创面均伴不同程度污染,伴血管、神经损伤10例,伴肌腱、指骨外露1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4.5 cm×5.6 cm,切取面积1.9 cm×2.3 cm~5.4 cm×6.6 cm。术后6个月内在门诊随访,6个月后电话或微信随访。结果28例65块均成活,有1例术后1 d出现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动脉后好转;有1例出现感染,经过换药后愈合;有8例术后2 d出现张力性水疱,未经特殊处理,5~10 d自行消退。随访9~14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质地、色泽、外观及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6.4%。结论应用桡动脉联合尺动脉修复同手多指软组织缺损伤,质地、色泽好且不臃肿;供、受区在同一肢体的邻近位置,组织结构接近;可同时修复多个创面,手术便捷,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皮瓣 联合移植 多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对5例2指软组织缺损,行桡动脉联合尺动脉上皮修复,5例完全成活,外形满意,质地与受区接近。桡动脉尺动脉上皮联合修复2指软组织缺损,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是一种修复2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 标签: 手指损伤 外科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尺动脉腕上皮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指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穿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40例指背复合组织缺损患者(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分别应用筋膜皮修复与游离带肌腱的尺动脉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00%)相比,观察组(95.00%)更高,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游离带肌腱 尺动脉腕上掌侧穿支皮瓣 指背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尺动脉穿接力修复前臂及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我科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9例,创面大小为4.5 cm×5.5 cm~6.5 cm×7.3 cm,仅根据术前彩超或便携式多普勒探测仪探查的创面周围尺动脉穿血管情况,摆脱传统的上肢解剖标志及血管变异的束缚,更"自由"地设计二组尺动脉穿,接力修复上肢创面。二组的面积为5.5 cm×6.5 cm~7.5 cm×8.3 cm。结果术中缝合后张力适中,术后存活良好,创面及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4~15个月,平均11.2个月。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肤色及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且将植皮可能引起的面状瘢痕转变为线性瘢痕。结论尺动脉穿接力修复上肢创面,未损伤前臂及手部主要血管,外观、质地等方面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外科皮瓣 尺动脉 上肢创面 接力修复
  • 简介:目的介绍游离尺动脉上皮上行和下行的选择性应用。方法在13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中,6例采用下行、7例采用上行为血管蒂的游离进行修复。结果术后12例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植皮后成活。随访6—18月,质地、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临床治疗应根据手部皮肤缺损的长度,选择性采用尺动脉上皮上行或下行进行修复。

  • 标签: 指损伤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血管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科应用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16例患者,其中手指双指固有动脉节段性缺损12例,单缺损4例,血管缺损长度为1.0~2.5 cm。急诊一期修复12例,亚急诊修复4例。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手功能。结果术后16例16指全部存活,未发生指端或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指外观满意,弹性、血运良好。手功能采用手指关节TAM法评定:优9例,良4例,可3例。供区无并发症。结论Flow-through游离尺动脉治疗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节段性指固有动脉缺损,术后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此类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桥接血流皮瓣 尺动脉腕上支 指固有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带部分尺屈肌腱的尺动脉上皮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14例手部皮肤缺损同时伴有伸屈肌腱缺损的患者,使用带部分尺屈肌腱的尺动脉上皮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2.0 cm~2.5 cm×6.5 cm,肌腱缺损长度为2.0~4.0 cm。结果术后14例全部存活,并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9个月。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手指功能良好,两点分辨觉为8~14 mm,平均12 mm,感觉恢复至S3。供区无并发症,腕关节屈有力,对生活无影响。手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带部分尺屈肌腱的尺动脉上皮一期同时修复皮肤和肌腱缺损,保留肌腱血供,粘连少,外观、感觉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可选术式。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复合组织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结合尺动脉近段穿修复断指伴环形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断指血运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应用桡动脉结合尺动脉近段穿修复断指环形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断指血运12例,男9例,女3例;左手4例,右手8例;其中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2例,小指1例。切取面积:桡动脉为2.5 cm×2.0 cm~4.5 cm×2.5 cm,尺动脉近段穿为3.5 cm×2.0 cm~6.0 cm×2.5 cm。桡动脉动脉桥接断指优势固有动脉,静脉桥接指固有静脉;尺动脉近段穿动脉吻合于非优势固有动脉,静脉桥接指背静脉。12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成活情况、外观、质地、功能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2例及断指均顺利成活,无感染发生,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24(平均13)个月,外形满意,色泽、质地良好,无溃疡形成。供区一期缝合,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相对隐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桡动脉结合尺动脉近段穿,针对伴有环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指离断患者,使用血管可桥接断指重建血运,术后外形、功能满意,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 环形组织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上皮微型修复手指C形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尺动脉上皮微型修复手指皮肤C形缺损患者12例。缺损创面大小为1.8 cm×2.7 cm~3.3 cm×5.5 cm,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6.7 cm,C形缺损的形状均大于1/2周径,不超过4/5周径。5例供区直接缝合,7例予植皮。结果术后全部存活,9例未出现血管危象,2例出现远端淤紫,拆除缝线后缓解,3 d后淤紫逐渐褪去,1例手术当晚出现动脉危象,经过处理最终存活良好。所有病例供受区均未发生感染。术后随访时间为1.5~27.0个月,平均11.5个月。缝合神经者感觉功能恢复较好,两点分辨觉达8~11 mm;未缝合神经者恢复差,两点分辨觉15~25 mm。8例供区愈合后遗留线性瘢痕,无明显疼痛不适,4例供区取全厚片移植,植皮均成活良好。部分患者早期供区少许麻木感,半年后均好转。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优5例,良5例,可2例。结论游离尺动脉上皮微型修复手指C形缺损,虽然需要吻合血管,但是对供区损伤小、受区外形较满意、功能恢复快,是一种修复此类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患者长期随访满意率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皮肤缺损 组织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尺动脉上皮游离和桡动脉上皮游离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39.76±8.88)岁,年龄范围为21~56岁。根据选择的不同分为尺动脉组(n=6)和桡动脉组(n=10)。分别采用尺动脉上皮游离和桡动脉上皮游离修复。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密切观察的成活率、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和的感觉恢复情况。统计受区并发症情况,对术后手部功能、感觉功能及手部外观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创面均修复成功,尺动脉上皮游离厚度较厚,部分患者存在汗毛生长。尺动脉组中,1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远端青紫现象,术后3 d恢复正常。桡动脉组供区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方法[(9.09±0.38)mm]及受区S-2PD[(8.77±0.39)mm]、客观外观评分[(92.42±2.90)分]和主观外观评分[(86.45±1.11)分]均优于尺动脉组[(7.78±0.43)mm、(7.05±0.61)mm、(84.30±1.14)分、(82.06±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动脉上皮游离和桡动脉上皮游离均可用于修复手部软组织损伤,其中桡动脉上皮游离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 桡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 皮瓣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技术(CT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DU)在尺动脉上皮穿血管定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对10例伴手背或手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尺动脉上皮术,创面面积4.5 cm×3.7 cm~8.7 cm×5.5 cm,部分患者合并掌骨骨折或伸肌腱损伤。术前采用CTA和CDU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穿进行定位及验证,在确定穿的部位和口径后,精准指导设计,进行软组织重建修复,切取面积5 cm×4 cm~9 cm×6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0例患者术前CTA和CDU相结合的方法定位的穿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10例尺动脉上皮完全存活,供区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12个月,质地、外形满意,两点分辨觉为6~8 mm。结论术前运用CTA和CDU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定位穿血管位置,有利于更精确的设计,减少受区植皮及臃肿的可能,同时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 标签: 外科皮瓣 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尺动脉腕上皮支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指固有动脉穿与趾腓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伤患者52例,其中采用指固有动脉穿修复27例,趾腓修复25例。两组患者均为单纯软组织缺损,不合并指骨骨折。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进行随访。手指感觉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程度依据外形、患者满意度、手指功能进行整体评价,并依次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收集两组患者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 22.0进行计算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两组均成活,趾腓修复组TPD为4~7(5.3±1.2)mm,指固有动脉穿修复组TPD为6~10(8.4±1.7)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2,P=0.00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评定试用标准,指固有动脉穿修复组:优17指,良6指,可4指,优良率85.1%;趾腓修复组:优8指,良5指,可9指,差3指,优良率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 P=0.009)。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指固有动脉穿和趾腓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和2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32)。结论指固有动脉穿及趾腓均为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但趾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穿支皮瓣 趾腓侧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穿移植修复手部瘢痕挛缩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收治5例手部瘢痕,对切除手部侧部分瘢痕及肌腱、关节松解后遗留的创面,分别采用以足底内侧动脉为蒂的足内侧穿修复3例,以足内侧动脉及足内侧动脉内侧的联体穿修复2例,切取面积4.0 cm×5.0 cm~4.5 cm×11.0 cm,供区取全厚片移植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早期康复的时间定为术后第1天由专科治疗师开展康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5例足内侧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2个月,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部皮肤相似,不需要二期行整形和肌腱及关节松解。TPD为4~7 mm,覆盖区关节活动度达到健的90%以上,肌力达到5级。供区植皮愈合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均属优。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修复手部瘢痕挛缩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既可修复手部创面改善畸形,又可减少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挛缩,避免二次手术,使患者手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手掌 瘢痕挛缩 修复 康复 早期
  • 简介:自张高孟国内首先报告尺动脉上皮以来,因其不牺牲主干动脉、切取方便等优点,在手外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该血管蒂主干较短,转位修复手掌及手背远端、虎口处创面常受到一定限制,且一定比例的尺动脉上皮发出方式有变异,血管蒂部处理不当,易发生术后远端部分坏死或蒂部外观明显臃肿。自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根据尺动脉上皮发出方式不同,灵活应用带尺动脉上皮的三种不同蒂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19例,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 蒂皮瓣 临床解剖 手部软组织缺损 手背远端 主干动脉
  • 简介:目的报道游离尺动脉上皮修复指背热压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1例指背皮肤热压伤,应用游离尺动脉上皮修复创面,术中将尺动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结果11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质地、外观良好,两点辨别觉7~11mm,患指功能好.结论应用游离尺动脉上皮修复指背皮肤热压伤创面,血管解剖位置相对恒定,操作简单,术后外形、质地满意,全手外形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尺动脉腕上皮支 游离移植 热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近段穿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应用尺动脉近段穿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1例,男9例,女2例,左手5例,右手6例,其中拇指1例,示指5例,中指3例,环指2例。切取面积2.5 cm×2.0 cm~4.0 cm×3.5 cm。穿动脉、静脉、神经分别与受区指固有动脉、指背静脉、指固有神经吻合和缝接,11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成活情况、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1例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血运丰富,外形满意,色泽、质地良好,无溃疡形成。内均保留前臂内侧神经,并与受区的指固有神经缝接,TPD 6~9 mm。供区一期缝合,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相对隐蔽。结论尺动脉近段穿穿位置恒定,血供丰富,术后外形、功能满意,供区隐蔽,无需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标签: 尺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