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尿酸结石发生率在全世界达4%~50%,并且逐年增高。研究发现,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影响尿酸结石的形成。尿酸排泄具有白天高、夜间低的规律,由于夜间和清晨尿酸浓度增高、尿液pH值较低,夜间增加尿液碱化的剂量可以防止清晨尿酸结石的形成。因此,根据尿液pH值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降尿酸治疗,晚上辅以尿液碱化治疗,是否可以为尿酸结石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文章从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以及其对尿酸结石形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方案。

  • 标签: 尿酸 昼夜节律 代谢 结石
  • 简介:尿液是人体排出可溶性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当尿液中某些物质浓度过高或溶解度变低的时候,一些物质就会以结晶甚至更大的固体的形式沉淀在肾脏组织中,堵塞排尿的各种通道(如肾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这就是泌尿系统的结石,包括发生和停留在肾脏的肾结石,以及掉落下去到输尿管或膀胱的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

  • 标签: 尿酸结石 输尿管结石 痛风 伴发 膀胱结石 物质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的常规CT扫描参数鉴别尿酸与非尿酸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并筛选鉴别两者的最优管电压。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CT平扫检查且按不同的管电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3例)采用120 kV,B组(47例)采用100 kV,C组(50例)采用80 kV。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剂量(ED)与CT图像评分、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患者的尿酸与非尿酸结石平均CT值(HUm)与CT值标准差(HUsd)的差异,并且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组HUm与HUsd鉴别泌尿系结石成分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患者的尿酸结石的HUm、HUsd均低于非尿酸结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的HUm、HUsd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组(0.811、0.897)、B组(0.815、0.932)、C组(0.728、0.842),扫描条件为100 kV时,泌尿系结石的HUsd诊断尿酸与非尿酸结石效能最佳。A组患者的CTDIvol、DLP、ED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三组患者的HUm、HU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的CT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7,P>0.05)。结论管电压在100 kV条件下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诊断效能最佳,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结石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电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处于高尿酸状态的患者新发泌尿系统结石的危险度。方法通过追踪对比体检人群的血尿酸水平与新发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连续3年体检高尿酸患者中新发泌尿系统结石有21例,发病率为7.0%。而对比组300例血尿酸正常患者新发泌尿系统结石9例,发病率为3.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高尿酸血症组中血尿酸≥500μmol/L有189人,新发结石15例,发病率7.9%,血尿酸≥420μmol/L且≤500μmol/L有111人,新发结石6例,发病率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关系密切,且尿酸水平越高患泌尿系统结石可能性越大。重视高尿酸血症对降低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泌尿系统结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尿酸血症伴肾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1年10月为研究开始时间,2022年10月为研究结束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00例高尿酸血症肾结石患者(观察组)及同期诊断为高尿酸血症50例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各项指标做好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高尿酸血症伴肾结石危险因素。结果 将单纯高尿酸血症者在性别、饮酒史、体重指数等与高尿酸血症伴肾结石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高BMI、泌尿系统结石史、尿蛋白高则是高尿酸血症伴肾结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研究分析后,高尿酸血症伴肾结石危险因素集中在男性、高BMI、泌尿系统结石史、尿蛋白高方面,在临床中可通过列线图模型对该疾病发生率进行预测,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肾结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紧密型医联体联合管理预防尿酸结石复发的护理。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5月,研究结束时间为2022年1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尿酸结石患者,以随机的方式抽取4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随机抽取42例患者为参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紧密型医联体联合管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尿酸结石知识知晓率、护理依从性、护理人员临床能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尿酸结石患者应用紧密型医联体联合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结石复发率,同时,患者能够更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所患疾病,护理依从性和护理质量大大提升,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对护理人员的临床能力提升也大有裨益。紧密型医联体联合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紧密型 医联体联合管理 尿酸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尿酸性肾结石作为近些年来的高发疾病,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摄取高嘌呤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相较普通结石尿酸性肾结石具有反复发作特点,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极为关键。中西医结合是当下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常用方法,俨然已经成为了治疗此类病症的临床发展趋势。本文简述了中西医对尿酸性肾结石的认识,并阐述了尿酸性肾结石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 标签: 尿酸性肾结石 中西医治疗 认识 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酸结石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分析尿酸结石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尿石症患者的病例资料。93例经结石成分分析确诊为尿酸结石患者为尿酸结石组,男77例(82.8%),女16例(17.2%),中位年龄64岁。按性别、年龄等条件匹配选取同时期的草酸钙结石患者321例为草酸钙结石组,男264例(82.2%),女57例(17.8%),平均年龄61岁。选取我院体检的正常非结石人群306例为对照组,男252例(82.4%),女54例(17.6%),平均年龄61岁。3组的年龄和性别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结石组、草酸钙结石组、对照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6.21±2.97)、(24.48±1.87)、(23.75±1.3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记录3组的血尿酸、尿pH值,以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上述指标与结石成分的相关性。将尿酸结石组按照有无高尿酸血症(HUA)分为伴HUA组41例和不伴HUA组52例,并选择对照组内伴HUA的人群共66例(单纯HUA组),比较上述3组的血脂异常情况及尿pH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尿酸结石组与草酸钙结石组的TG [1.52(1.02,2.78)mmol/L与1.10(0.80,1.76)mmol/L,P=0.001]、高TG血症患病率[31.2%(29/93)与14.0%(45/321),P<0.01]、低HDL-C血症患病率[28.0%(26/93)与40.2%(129/321),P=0.048]、高LDL-C血症患病率[51.6%(48/93)与36.5%(117/321),P=0.031]、血尿酸水平[(422.28±114.15)mmol/L与(335.72±83.32)mmol/L,P<0.01]及尿pH值[5.5(5.0,6.0)与6.0(6.0,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酸结石组与对照组的TG [1.52(1.02,2.78)mmol/L与(1.37±0.55)mmol/L,P=0.010]、高TG血症患病率[31.2%(29/93)与4.9%(15/306),P<0.01]、HDL-C水平[1.13(0.96,1.44)mmol/L与(1.42±0.31)mmol/L,P<0.01]、低HDL-C血症患病率[28.0%(26/93)与3.9%(12/306),P<0.01]、血尿酸[(422.28±114.15)mmol/L与(354.33±79.68)mmol/L,P<0.01]及尿pH值[5.5(5.0,6.0)与6.0(5.5,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酸结石伴HUA组和不伴HUA组间尿pH值[5.5(5.0,6.0)与6.0(5.5,6.0),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酸结石伴HUA组与单纯HUA组的高TG血症患病率[31.7%(13/41)与9.1%(6/66),P=0.003]、低HDL-C血症患病率[29.3%(12/41)与13.6%(9/66),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1.68,P<0.01)、高TG血症(OR=7.37,P=0.002)、低HDL-C血症(OR=10.46,P=0.001)及低尿pH值(OR=0.10,P<0.01)为尿酸结石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酸结石患者多有血脂代谢异常,肥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及低尿pH值与尿酸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尿路结石 尿酸 血脂异常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尿酸血症人群肾结石的患病情况及肾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2019年门诊或住院1 77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肾结石分为无肾结石组(1 451例)和肾结石组(3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慢性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肾结石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 77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肾结石患病率为18.21%,男性肾结石的患病率为20.04%,明显高于女性的8.51%(χ2=9.855,P<0.01)。高尿酸血症人群肾结石的患病率伴随着年龄和血尿酸水平的增高而增高(χ2=26.947和38.472,P均<0.01)。在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年龄≥45岁[OR(95%CI)=1.355(1.027~1.787)],血尿酸≥540 μmol/L[OR(95%CI)=2.066(1.609~2.652)],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OR(95%CI)=1.366(1.403~1.789)],血肌酐≥133 μmol/L[OR(95%CI)=1.351(1.024~1.782)]是肾结石发生的潜在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本地区高尿酸血症人群中肾结石的患病率偏高,高尿酸血症人群中若年龄≥45岁,血尿酸≥540 μmol/L,舒张压≥90 mmHg,血肌酐≥133 μmol/L应注意肾结石的发生。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肾结石 血尿酸 血肌酐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为实验时间,回顾性研究该时间段内我院1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选择我院另外150例尿酸正常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泌尿系结石发生率及不同程度的尿酸水平与泌尿系结石发生率的关系,同时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泌尿系结石发生部位的不同。结果:对照组患者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为6.0%,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为10.7%(P<0.05);较高尿酸水平组的泌尿系结石发生率为13.3%,较低尿酸水平组的泌尿系结石发生率为5.8%(P<0.05);泌尿系结石中肾结石出现最多,膀胱结石出现最少。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泌尿系结石发生率要高于正常血尿酸水平患者。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泌尿系结石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探讨泌尿系结石类型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7年在本院收治的43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按结石类型分为单纯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混合结石组、尿酸结石组和其他结石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情况、尿酸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37例结石患者中,单纯草酸钙结石245例(56.0%),磷酸钙混合结石158例(36.2%),尿酸结石23例(5.3%),其他结石11例(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间患者的年龄、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患者的性别、BMI、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结石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患者相比,青年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尿酸结石的OR(95%CI)分别为2.807(1.602~4.921)和0.218(0.059~0.807);中年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的OR(95%CI)为2.193(1.269~3.789)。与正常血尿酸患者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结石类型为磷酸钙混合结石尿酸结石的OR(95%CI)分别为0.577(0.370~0.898)和3.369(1.358~8.359)。结论不同结石类型的患者具有明显不同的年龄及尿酸代谢特点。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结石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1例37岁男性肾移植患者术后给予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及甲泼尼龙抗排斥治疗,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血肌酐130 μmol/L左右,血尿酸350 μmol/L左右。肾移植术后2年6个月,因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将西罗莫司换为咪唑立宾。服用咪唑立宾21 d后患者出现恶心、纳差、尿量减少(1 500 ml/24 h),症状逐渐加重。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635 μmol/L,血尿酸1 750 μmol/L;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移植肾多发结石,彩色血流信号减少。诊断为移植肾急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移植肾结石。考虑与服用咪唑立宾有关,停用该药,换为西罗莫司,并给予血液透析、降尿酸、碱化尿液等治疗。6 d后,患者无恶心、纳差,尿量3 000 ml/24 h,血肌酐247 μmol/L、血尿酸207 μmol/L,移植肾彩超未见结石,彩色血流信号丰富;13 d后,血肌酐156 μmol/L,血尿酸123 μmol/L。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肾结石 咪唑立宾 急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合并泌尿系结石相关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体检人员450例作为对象,高尿酸血症人群274例(高尿酸组),非高尿酸血症176例(非高尿酸组),两组合并泌尿系结石分别为36例和42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高尿酸血症合并泌尿系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血肌酐浓度一般较高。年龄、血肌酐并不是高尿酸血症合并泌尿系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尿酸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也是高尿酸血症合并泌尿系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泌尿系结石 体检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崇明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成分及与血尿酸的关系,探究血尿酸在泌尿系结石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结石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显示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分析结石的标本成分,选取每个样本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为该结石样本主要成分并进行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尿酸及血脂相关指标水平测定,分析不同结石成分与血尿酸的相关性和草酸钙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石组的吸烟、饮酒、结石家族史及空腹血糖(PBG)、血尿酸、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酸结石组患者的血清TC水平明显高于磷酸盐结石组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P<0.05)。草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尿酸、TC、TG水平明显高于尿酸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HDL-C水平明显低于尿酸结石、磷酸盐结石和膀氨酸结石组患者(P<0.05)。草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高TG、高TC、低HDL-C、高血尿酸是影响草酸钙结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崇明地区结石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在草酸钙结石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最高,与TC、TG、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变化有关。血尿酸作为草酸钙结石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结石 泌尿系疾病 尿酸 上海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热带海岛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情况,分析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并发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接受年度体检的638例热带海岛人群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肾功能指标及泌尿系超声检查资料,采用组间对比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热带海岛人群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6.4%,痛风发生率为1.3%。泌尿系结石尿酸正常、单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3.9%和72.7%。人群中肌酐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5,P<0.001),而尿素氮随着尿酸的升高而略有上升(r=0.07,P=0.051)。血尿酸升高(OR=1.0,P=0.013)和痛风发作史(OR=7.9,P=0.004)是热带海岛人群发生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预测泌尿系结石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1,略高于血尿酸水平单独预测时的0.598(P=0.158)。结论热带海岛人群中尿酸异常升高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人群,且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变化与尿酸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血尿酸升高和痛风发作史是热带海岛人群发生泌尿系结石的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应用对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性。

  • 标签: 热带海岛 高尿酸血症 痛风 泌尿系结石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