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因现场测试环境的复杂,局放图谱显示往往错综复杂,难以判断。本文通过对现场测试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典型放电和干扰图谱进行比较,结合理论分析了各种图谱形成的原因以及其明显的特征,便于在错综复杂的图谱显示中找到规律,为正确识别放电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评价黄体酮药膜局部应用安全性.方法:分别用常规方法进行黄体酮药膜的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家兔皮肤刺激试验、大鼠阴道局部刺激试验、豚鼠皮肤致敏性试验.结果:大鼠阴道给予黄体酮药膜一天的最大耐受剂量为400mg/kg;家兔皮肤刺激实验结果显示,皮肤无红斑、红肿等刺激反应;大鼠阴道刺激试验结果显示,经阴道给药后子宫无充血、肿胀情况,阴道也未见充血与肿胀等炎性反应;豚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未见过敏反应.结论:黄体酮药膜大鼠一次经阴道途径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400mg/kg,无皮肤刺激性、阴道局部刺激性与皮肤致敏性,临床阴道应用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作为当前传输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次级能源,电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电力系统带来无限生机。针对动车组电缆 的局部放电带电测试技术进行现场应用研究,不仅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还能促进电力质量的提升。因此就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的脉冲波形特征、检测原理与放电源定位的基本方法进行相关阐述,以期为变电站动车组电缆 现场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定位 作为一种新型的试验技术,动车组电缆 的局部放电带电测试技术主要在两方面优于传统的停电检测方法,一方面是能够进行实时的系统绝缘状态监测,另一方面是能够满足动车组电缆 系统的日常巡检以及监测要求,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因为是试验技术,因此,该项技术在当前还没有相关的国家规定标准,这使得动车组电缆 的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在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依然保持着对局部放电试验设备的依赖性,同时还需要现场测试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 1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带电检测 在当前发展阶段,局部放电测试被普遍认定为是最佳的绝缘检测方法,不仅如此,在带电检测应用中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基于目前大量设备在运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检测方法而导致引发了许多安全事故,动车组电缆 也不例外。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动车组电缆 不仅应用量极大,而且安全保障措施被人们高度关注,但绝缘状态检测却缺乏必要而有效的措施手段。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设备关键性参数进行相关测量,进而识别其潜在或者是已有的故障问题,不仅可以在保证设备不储运的情形下进行有效评估,还能不限定周期地进行及时的设备检修,这既有利于提高检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还能将故障问题限制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周期,合理地降低了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局部放电监测技术是输电线路检测技术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技术,而且随着电力系统对动车组电缆 检测手段日益强烈的需求,尤其是在带电检测过程的有效使用,使其得到高效而有效应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与研究,目前在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动车组电缆 在局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单极性脉冲,这种脉冲的显著性特征是上升时间短,而且脉冲宽度也比较窄,从产生脉冲位置的两侧进行传播,但在动车组电缆 传播中会有一定的衰减与散射,在达到指定的测量点时,脉冲宽度会有所增加,而且幅值减小。一般在测试过程中,在检测到比较好的脉冲波形时,会保留下较多的等同于源波形的特征。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检测就是在通常范围内对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脉冲的上升时间与宽度进行测量,正常情况下,动车组电缆 的局部放电时间只有几十纳秒至几微秒之间,而决定脉冲的上升时间与宽度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取决于检测电路,另一个是动车组电缆 的脉冲波形。相对于检测电路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会影响上升时间与脉冲宽度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就好比在一个大的电感作用下,脉冲的上升时间会产生一定的延迟,而且脉冲宽度会逐渐变大。但脉冲起始位置的上升时间,却是一个较为有价值的、具有显著特征的参考量,尤其是在利用高频电流传感器进行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时,由于检测电路的带宽较大,因此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下图是一个变电站中用于 XLPE动车组电缆 检测的高频电流传感器,传感器被夹绕在接地线的各个线芯上,当然,也可以在接地上进行传感器的夹绕。 2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定位法 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检测中,一般进行的是定位法检测,主要是定位测量局部放电源,这可以大大提升局部放电测量的实效性。目前,在进行定位测量时主要采用的是时域反射法,这种方法是在动车组电缆 一端进行脉冲检测装置的架设,再结合脉冲反射原理,检测动车组电缆 中脉冲信号的来回传播与时间差,进而通过对脉冲的辨识方法进行局部放电源的位置确定。时域反射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动车组电缆 的近端进行局部放电信号耦合装置的架设,再利用脉冲电流法进行阻抗检测,或者是运用高频电流传感器等措施而获得的放电脉冲信号。当动车组电缆 绝缘缺陷点发生放电时所产生的局部放电脉冲信号会形成两个相等的振幅信号,它们将分别沿着动车组电缆 线路的两个相反方向进行传播。通过对两个信号的到达时间差进行分析,结合脉冲在动车组电缆 中相应的传播速度参数,我们可以进一步估算出产生局部放电脉冲的位置。同样道理,在进行动车组电缆 的带电检测时,通过对传感器上的脉冲信号群进行相关检测,也可从其方向上判断出局部放电源的相应位置。 3现场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检测 在进行变电站的现场巡检检测时,我们所采用的是 PDS-G1500型的局放检测系统,成功地发现了多个具有潜在放电缺陷的动车组电缆 ,通过对现场检测的具体过程进行阐述,进一步掌握这种有效的测试方法。首先,在变电站的巡检过程中,我们对变电站的动车组电缆 层先进行了检测,运用高频传感器夹绕接地线,发现了明显的放电信号,而且通过进行时延对比测试,准确地测试出放电源,确定为其中一根编号为 3538的动车组电缆 。而且通过相应的波形图进行分析可知,在对该动车组电缆 进行 A、 B、 C两相同步测试时,均能看到该动车组电缆 所呈现出的明显的放电脉冲,其中 AC相信号的极性是相同的,振幅数值的大小也基本相似,而 B相信号的极性则与其它两相恰恰相反,信号的振幅数值接近于其它两相的两倍左右,由此证明局部放电信号是产生于 B相动车组电缆 设备上。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看出信号的上升沿是在 10纳秒级,这说明在测试过程中,传感器的位置与局部放电源的距离并不太远,而且产生的高频信号一直是持续性的,并没有在信号传播过程中有所损失。在此过程中,信号波形从起始沿之后不再呈现平滑波形显示,而是明显地形成几个叠加的波形,最近的信号叠加也是在 10纳秒级,这说明局部放电源与动车组电缆 终端比较接近,而与动车组电缆 终端进行相连的设备,在结构上并没有产生阻抗突变现象,而且还导致形成了多次的反射信号叠加,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征,局部放电信号呈毛刺状,继而经由停电解体维护进行确认,局部放电源存在于动车组电缆 终端与开关柜的连接部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相关的动车组电缆 状态检测的成功经验,对动车组电缆 进 行局部放电定位测试,针对设备检修分析选择进行有效的状态检修,已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方向,而在此过程中主要的检测应用手段就是局部放电带电检测。通过运用 PDS-G1500型局部放电检测系统,进行动车组电缆 局部放电的在线检测方法分析,有效地证明了该操作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效果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意义与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局部低频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穴位电针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中医症状积分、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简化Fugl-Meyer运功功能量表(FMA)及肿胀评分等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P物质(SP)及缓激肽(BK)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SHSS评分、肢体肿胀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肢体FMA评分则明显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GRP、NO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ET-1、SP及BK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局部低频电刺激联合穴位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旨在评价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的黏膜刺激性。子官和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选8只家兔,随机分供试药物(利福昔明子宫注入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4只,子宫灌注2ml,ld1次,连续3d。观察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剖检阴道和子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眼刺激试验选4只家兔,自身对照法,左眼给予供试药物,右眼给予生理盐水,每只眼睛滴入0.1ml,ld1次,连续3d。于每次给药前后及停药后1h、2h、4h、24h、48h和72h检查眼睛并评分。子宫和阴道黏膜刺激性结果:各动物精神状态、饮食、排便等均未见异常;阴道口未见充血、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剖检子宫和阴道黏膜未见充血、出血点、肿胀和异常分泌物,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病理变化,刺激反应评分为0。眼刺激试验结果:各时间点观察眼球、眼睑、角膜、结膜和虹膜正常,未见异常分泌物、损伤、充血、水肿等,刺激反应评分为0。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子宫和阴道黏膜、眼睛均无刺激性,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结核菌素试验过程中应用局部加温技术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的研究对象50例,分别在研究对象的左臂和右臂位置,通过皮内注射方式给予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5U,经未经过其他任何特殊处理的左臂定为对照组,嘱咐研究对象每天早晚,采用温水对右前臂进行浸泡处理,持续时间10min左右,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对比72小时皮试结果。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72小时皮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核菌素试验过程中,如果实施局部加温处理,将会对试验结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需对该问题给予特殊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