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母乳喂养与智商、入学率和收入有关。尽管母乳喂养的益处是众所周知的,但全球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率仍很低。我们研究了短期母乳喂养对长期智商的影响。方法在这项前瞻性科克基线出生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中,婴儿在2个月时被分为主要母乳喂养(n=288)和完全配方喂养(n=254)。排除接受混合喂养的婴儿(n=404)。在5岁时使用KBIT-II进行结局评估,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排除一些混杂因素的干扰。结果在排除了混杂因素的干扰后,与从未母乳喂养的儿童相比,2个月时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儿童在5岁时的综合智商提高了2.00分(95%CI:0.35~3.65),P=0.018;非语言智商提高了1.88分(95%CI:0.22~3.54),P=0.027。语言智商无明显影响(P=0.154)。结论5岁时综合智商和非语言智商的显著增加与短期母乳喂养有关。这项研究为短期母乳喂养促进健康认知发展提供了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儿童4岁时肥胖相关指标的关联。方法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市优生优育队列",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出生的单胎活产儿,随访至4岁。在孕期首次填写问卷调查孕前身高、体重,在24~28周接受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进行GDM诊断。在儿童4岁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体成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孕前超重/肥胖、孕前患有GDM与儿童肥胖相关特征的关系。结果儿童4岁时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3.08%、6.03%。控制孕期和儿童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孕前母亲超重/肥胖者儿童在4岁时发生肥胖、腰围超标、腰围身高比超标的风险要高,其OR值(95%CI)分别为3.27(2.15~4.98)、2.32(1.72~3.14)和2.29(1.73~3.02);且与体成分指标(骨骼肌、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相关(P<0.05)。孕期母亲患有GDM者,儿童4岁时肥胖发生风险要比母亲未患有GDM者高1.78倍(OR=1.78,95%CI:1.14~2.79);但是孕期母亲患有GDM对4岁儿童腰围超标、腰围身高比超标发生风险并无影响,与体成分指标(骨骼肌、体脂肪、体脂百分比)无统计学关联。结论孕前母亲超重/肥胖、孕期患有GDM是4岁儿童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孕前BMI与儿童体成分的各项指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尚不清楚围生期酸中毒是否与超早产儿的不良结局有关。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产时缺氧与死亡率和神经发育结局之间的关联。方法方法 采集705名出生于2004-2007年间胎龄在22-26周的瑞典超早产儿全国数据。对矫正年龄在2.5岁(n=456)和6.5岁(n=441)的幸存者进行全面的神经发育评估。将胎龄相关的脐动脉pH值与足月新生儿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并计算碱剩余(BE值)。评估低血气pH值(<第10百分位数)与死亡率和神经发育结果之间的关联。结果脐血检测在存活的婴儿中更为常见(P<0.001),其中322/705(46%)进行了pH值测定,311/705(44%)有BE值。超早产儿的pH值高于足月儿(P<0.000 1),在妊娠22周至26周之间无差异(P=0.61,r2=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气pH值与6.5岁时死亡或神经发育障碍风险之间无相关性(P≥0.17)。结论超早产儿缺氧伴酸中毒与死亡风险增加或6.5岁时的神经发育不良结局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我们调查了美国儿童关于母乳喂养与呼吸道过敏及哮喘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纵向研究纳入了2005~2007年参加"婴儿喂养实践研究Ⅱ"在2012年时随访第6年的母婴配对数据。这些母亲报告了婴儿生后第一年内每月的母乳喂养情况、6岁时的哮喘和过敏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共纳入了1177对母婴配对数据。三分之一(32.9%)的儿童在生后头3个月接受了纯母乳喂养,到6岁时,20.8%的儿童诊断为呼吸道过敏,11.3%的儿童患有哮喘。采用多因素分析得出:生后头3个月纯母乳喂养者,其6岁时患呼吸道过敏的相对危险度降至0.77,哮喘的相对危险度降至0.66(前提是这些儿童没有哮喘家族史)。结论这项纵向研究表明生后头3个月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6岁时患呼吸道过敏和哮喘的风险。但是关于哮喘,只有在没有哮喘家族史的儿童中才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4.5岁时与足月儿对照组相比,疼痛相关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LC6A4)甲基化增加与情绪调节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意大利两家医院招募的早产儿(29例)和足月儿(26例)进行随访。对两组新生儿的脐血和早产儿出院时的外周血进行SLC6A4甲基化检测。4.5岁时,通过观察标准化程序评估情绪调节(包括愤怒、恐惧和悲伤)。结果早产儿(18例女孩,平均年龄4.5岁,范围4.3~4.8岁)对情绪压力的反应比足月对照组(14例女孩,平均年龄4.5岁,范围4.4~4.9岁)表现出更大的愤怒反应。排除从出院到4.5岁间不良事件发生和出生时SLC6A4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新生儿期CpG特异性SLC6A4甲基化水平可作为预测早产儿易激惹程度的指标,但不适用于足月儿。结论这些发现揭示了NICU疼痛暴露如何对5-羟色胺转运基因进行表观遗传学调控,从而影响早产儿长期的愤怒反应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6岁儿童保健的举措,分析具体的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的0-6岁的80例儿童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对照组40例不采用任何干预举措,观察组的40例实施的是保健干预指导,保健指导后对具体的数据分析,总结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儿童的自身发育情况,观察组的PDI、MDI指标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发生几率是5%,对照组是12.5%,观察组的疾病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0-6岁的儿童实施保健干预指导,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及时落实,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岁、11岁和14岁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与客观测量的体育锻炼(P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从瑞典东南部三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六所学校招募了549名儿童和青少年(264名男孩)。使用密封式计步器客观测量每天的步数,每日填写一份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情况的简短问卷。研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日使用的平均分钟数与每日平均步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低使用者与高使用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总体来看,每天的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r=-0.329,P<0.001),但男孩(r=-0.340,P<0.001)低于女孩(r=-0.401,P<0.001)。当进一步按性别和年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仅存在于14岁的女孩(r=-0.385,P<0.001),且仅在这一组中,低使用者和高使用者之间存在差异(P=0.005)。结论每天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当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只在14岁的女孩中观察到。研究结果可能针对未来青春期女孩的体育锻炼。
简介:摘要40岁及以上女性在完成生育后仍需长期避孕,其妇科内分泌功能及生育能力逐渐下降,且患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避孕方法的选择与生育旺盛期女性有所不同,原则为既满足高效避孕需求,又兼顾防治月经相关疾病及缓解绝经综合征症状等额外获益。根据使用者的自身健康状况,无论新的使用者还是正在使用者,均首要推荐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包括含铜宫内节育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皮下埋植剂、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液。单纯孕激素避孕方法对围绝经期月经异常、激素补充治疗、痛经等有额外获益。次要推荐避孕套,但需强调坚持和正确使用。不常规推荐复方甾体激素避孕方法、自然避孕法、外用避孕药。紧急避孕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
简介:摘要: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讲,幼儿的各方面还不成熟,告状行为也存在在幼儿园中,每天大约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每人每天告状次数达五次之多,令老师应接不暇,又忙又累,幼儿的告状行为看起来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幼儿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这时候他们的道德标准还未形成主要是在“抢玩具”,而到了4-5岁,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断提高,道德准则也慢慢形成,这时候的幼儿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考虑事情总是以自己的感受为出发点,而不管别的幼儿的感受,本文指出了4-5岁幼儿告状的分类,特点,以及动机,并提出了正确对待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