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吸氧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中辅助通气方法之一,传统多采用低流量未湿化鼻导管吸氧治疗,但是其不能准确调节氧气浓度,对于患者的通气功能作用较弱,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具有应用广泛,患者耐受性良好,护理方便,有效减少对鼻部的损伤及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其容易染菌,加速疾病的发展,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并且防止感染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低流量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状态、心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急性心肌梗死30例,患者除了接受抗血小板、他汀、硝酸酯类、ACEI等传统治疗,根据不同的血气分析结果、患者胸痛程度,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氧疗组15例,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天持续20小时以上,共持续3天以上。对照组15例接受相同治疗不吸氧,3天、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氧疗组临床胸痛改善更明显,心率显著下降,每搏输出量、短轴缩短率、SOD升高,CRP下降,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脑钠肽水平有下降,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低流量吸氧可一定程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心功能,降低脑钠肽水平,可能与减少CRP、增加SOD、改善氧化应激及异常炎症反应状态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参比组各35例。两组采取同样的对症治疗措施,参比组应用单纯低流量氧气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以3个月作为一个周期,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治疗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参比组(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的SGRQ得分也显著优于参比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噻托溴铵+低流量吸氧对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14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采取治疗方法不同实施分组。临床对7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铵+低流量吸氧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对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完成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为(1.50±0.19)L,FVC为(2.50±0.42)L,FEV1/FVC为(64.79±7.13)%,对照组FEV1为(1.29±0.17)L,FVC为(2.25±0.37)L,FEV1/FVC为(57.29±6.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采用噻托溴铵+低流量吸氧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以及患者的肺功能症状可以获得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规误差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患者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结果静脉血液抽血检验方式比末梢血液样本抽样方式的红、白细胞计数准确性低,但是在PLT(血小板)计数方面准确性较高;常温储存的血液样本比冷藏血液样本的红白细胞、PLT等计数方面准确性较低,但是无显著差异;取样后立即送检的白细胞计数准确性明显高于取样后4小时送检的血液样本,但PLT及血红蛋白计数准确性明显低于取样4小时后送检血液样本。结论应选用技术高、综合能力强的检验医师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也应全面掌握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增强患者检验期间的质量控制工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