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和筛选具有提高玉米抗旱潜能的优良菌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将分离自新疆荒漠盐生植物根系的5种内生真菌Curvulariainaequalis、Fusariumavenaceum、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分别接种到玉米幼苗根系,进行干旱胁迫培养6周,测定苗期玉米的株高、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C.inaequalis、F.avenaceum、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可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下生物量(P〈0.05),而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对其影响不显著;接种F.avenaceum和Ulocladiumsp.AS91282可极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1);接种C.inaequalis、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对根系POD活性影响不显著,而F.avenaceum和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显著降低了根系POD活性;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和Ulocladiumsp.AS91282显著降低根系的MDA含量(P〈0.01)。然而,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5种内生真菌对玉米幼苗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MDA含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来看,干旱胁迫下接种内生真菌Ulocladiumsp.AS91282对促进玉米幼苗抗干旱能力优于其他4种菌。
简介:摘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减少由于深度耕作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在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生产力、开发荒漠绿洲区的农业生产潜力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以提高农田周年产出、促进生态安全为主要目标,在总结间套复合种植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最大限度规避不恰当的耕作方式对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开展荒漠绿洲区长期轮作模式下不同耕作对当地多熟种植农田生态环境效果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开展不同耕作模式下作物群体的光合特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性状等影响的差异,旨在筛选免耕留茬耦合轮作的最佳模式,以期为构建河西荒漠绿洲区生态保护与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简介:摘要:干旱灾害对玉米种植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江口县干旱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危害,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研究发现,干旱灾害导致了玉米生长发育不良、减产甚至歉收的情况。为了应对干旱灾害,本文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抗旱品种、改善土壤保水能力等对策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干旱灾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提高农民的抗灾能力和经济效益。
简介:对延伸期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预报系统的整体框架、子模块构成和功能、预报方法、操作步骤及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该系统主要有干旱、沙尘暴过程低频方法预报2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包括低频天气图、关键区低频曲线2种预报方法。目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已使用该系统对西北地区东部的干旱过程和沙尘暴过程进行预报,就沙尘暴预报效果来说,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到75%,2011年和2013年的预报准确率均达到67%,预报时效达到8-31d。而对干旱过程的预报效果,2012年预报准确率达80%,2011、2013年分别达75%、67%,预报时效达6-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