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探究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0只。CLP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开腹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后24 h每组取8只大鼠肠道粪便及腹主动脉血,其余大鼠用于观察7 d存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利用序列对比和聚类后获得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信息进行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分析(LEfSe),观察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并挖掘标志性菌群。结果制模后24 h,CLP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毛发散乱等表现,且血清TNF-α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ng/L:43.95±9.05比11.08±3.27,P<0.01);制模后7 d,Sham组大鼠全部存活,而CLP组大鼠累积生存率仅31.82%。多样性分析显示,Sham组与CLP组α多样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物种数量(个):520.00±52.15比492.25±86.61,Chao1丰富度估计量:707.25±65.69比668.93±96.50,Shannon指数:5.74±0.42比5.79±0.91,Simpson指数:0.93±0.03比0.94±0.05,均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根据OTU加权,组间差异均大于组内差异(丰度加权矩阵:R=0.23,P=0.04;丰度不加权矩阵:R=0.32,P=0.01)。门水平差异菌群分析显示,与Sham组相比,CLP组变形菌门和TM7菌门丰度显著升高〔18.100%(15.271%,26.665%)比6.974%(2.854%,9.764%),0.125%(0.027%,0.159%)%比0.018%(0.008%,0.021%),均P<0.05〕;在属水平上,CLP组螺杆菌属、钌杆菌属、颗粒链菌属、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升高〔5.090%(1.812%,6.598%)比0.083%(0.034%,0.198%),0.244%(0.116%,0.330%)比0.016%(0.008%,0.029%),0.006%(0.003%,0.010%)比0.001%(0%,0.003%),0.094%(0.035%,0.430%)比0.007%(0.003%,0.030%),均P<0.05〕,而拟普雷沃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降低〔7.345%(3.662%,11.546%)比22.504%(14.403%,26.928%),0.113%(0.047%,0.196%)比1.229%(0.809%,2.290%),均P<0.01〕。LEfSe分析结果显示,厚壁菌门所属益生菌在Sham组显著富集,罗姆布茨菌是富集最显著的菌种;而螺杆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和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在CLP组显著富集,螺杆菌_NGSU_2015为富集最显著的菌种。结论脓毒症早期大鼠肠道微生态结构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拟普雷沃菌属等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螺杆菌属等机会致病菌丰度显著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和真菌微生物菌群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及健康甲的甲屑样本,提取甲屑菌群总DNA,以细菌16S rDNA的V3-V4区序列及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目标序列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对所测序列采用USEARCH和mothur软件进行OTU聚类分析,采用Wilcoxon rank sum test方法进行α多样性分析,采用相似性分析(Anosim)进行β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方法进行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入组甲真菌病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按年龄分青年组(18 ~ 35岁)10例,中年组(36 ~ 60岁)11例,老年组(大于60岁)10例。α多样性分析显示,病甲组标本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甲组(W = 290,P = 0.007),而Simpson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甲组(W = 663,P = 0.010),病甲组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均匀度低于健康甲组,病甲在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健康甲无明显区别。β多样性分析显示,基于un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菌群:R = 0.0052,P = 0.331;真菌菌群:R = 0.0036,P = 0.337);基于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在细菌菌群及真菌菌群的丰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在物种组成上,病甲组较健康甲组丰度显著降低的细菌菌群有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伯克氏菌目、罗尔斯顿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而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葡萄球菌属明显高于健康甲组。病甲组显著升高的真菌菌群有散囊菌纲、爪甲团囊菌目、未分类锤舌菌目、关节皮肤真菌科、黑团孢属、白粉菌属、铁艾酵母属、毛癣菌属、十字花科白粉菌、红色毛癣菌、合轴马拉色菌,而酵母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科、隐囊菌科、念珠菌、链格孢菌较健康甲组显著降低。结论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明显的差异,真菌菌群仅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某些真菌和细菌菌属可能具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 目的: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微生态制剂在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A: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亿活),实验组B: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疗程2周,对照组予蒙脱石对症治疗,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治疗后7天检测患儿肠道菌落微生态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AAD发生率、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道菌群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A、B和对照组,AAD发生率分别为23.33%、26.67%、43.33%,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1.41天、5.7±1.88天、7.9±2.17天。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主要以拟杆菌属(47.61%)、普雷沃氏菌属(13.98%)占比较高,实验组A组主要以拟杆菌属(57.88%)、普雷沃氏菌属(5.23%)、布拉氏酵母菌(1.52%)为主,B组中拟杆菌属外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属可见明显上升。结论:儿童肠道菌群种类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微生态制剂可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菌群平衡、降低AAD发生率,治疗中微生态制剂的选择存在个体差异。
简介:【目的】谷斑皮蠹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在新疆周边多个国家分布,口岸检疫人员多次从进境货物中截获谷斑皮蠹,该虫对新疆的农业生产极具威胁。【方法】以谷斑皮蠹的16SrDNA基因为靶序列,用昆虫通用引物对4种供试皮蠹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用生物软件设计检测谷斑皮蠹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结果】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SNP-F/TG-SNP-R)及所建立的常规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谷斑皮蠹,其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50bp,灵敏度为3ng·μL^-1设计的特异性引物(TG-F/TG-R)和探针(TG-probe),以及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谷斑皮蠹的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0.8fg·μL^-1【结论】建立的常规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对谷斑皮蠹进行准确鉴定,为口岸检疫人员检测进境货物中携带的谷斑皮蠹提供技术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健康老年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特征,探索宏基因组测序与16S rDNA测序在后续分析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对山东济南76名健康老年人进行5次重复测量,采集粪便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分别进行宏基因组与16S rDNA测序,比较两种测序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多样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物种丰度与α多样性的相关性,普氏分析判断β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76名老年人年龄(65.07±2.75)岁,体重指数为(25.03±2.40)kg/m2;男、女各38名;5次重复测量共得到345人次的粪便样品。相较于16Sr DNA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在各个水平的注释物种数更多,且水平越低,两种测序物种数量相差越大;两种测序的物种丰度存在差异,但在门(r=0.88,P<0.001)、属(r=0.77,P<0.001)水平上物种丰度呈高度相关,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等是共同的优势物种;老年人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种测序的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70,P<0.001),两组β多样性也呈显著相关(M2=0.84,P<0.05);结论宏基因组测序注释效率远高于16S rDNA测序;两种测序方法在门水平物种丰度、物种α多样性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皮肤菌群多样性。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10例PV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取皮损旁(PV组)及对侧无皮损处皮肤菌群样本(PVn组),正常对照组取相应部位菌群样本。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所有样本的菌群基因进行测序与分类,通过Usearch软件对数据聚类分析,得到可操作分类单元(OTU),获得门、纲、目、科、属水平的物种丰度。以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反映α多样性,使用主坐标分析法(PCoA)分析β多样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物种。利用PICRUSt软件进行基因功能预测。2组非参数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3组间非参数检验采用Kruskal Waills检验。结果注释到门、纲、目、科、属的OTU分别有2 002、1 869、1 751、1 611、1 120个,3组均以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PV组及PVn组葡萄球菌属丰度最高,正常对照组为棒状杆菌属。α多样性分析显示,3组间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V组Shannon指数(3.24±1.30)和Simpson指数(0.70±0.19)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PCoA分析显示,3组间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秩和检验显示,3组间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物种共32个,其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富集于PV组的芽孢杆菌纲及富集于正常对照组的微球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等。按病程< 3个月、≥ 3个月分组,PV长病程组中富集的物种有梭状芽孢杆菌目、颤杆菌属及鞘氨醇单胞菌属等;短病程组γ变形菌纲富集。功能预测显示,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功能富集于天疱疮组。结论16S rDNA测序技术应用于天疱疮微生物组学研究,证实PV皮肤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与正常人存在一定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细菌16S rRNA区域和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ITS)二代测序技术(NGS)在肾移植受者泌尿系感染(UTI)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就诊的90例肾移植受者UTI中段尿标本,对同一份样本分别进行NGS微生物检测和传统尿培养,比较两者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90例样本中,有21例样本因培养出3种及以上微生物而考虑被污染;余69例样本中,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阳性36例(52.17%),尿细菌培养检测阳性25例(36.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S基因测序结果阳性34例(49.28%),尿真菌培养检测阳性4例(5.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移植受者UTI的中段尿样本,NGS技术较尿微生物培养有更高的细菌和真菌检出率。随着NGS检测费用的降低,传统尿培养和NGS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结合可以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更好地进行移植受者泌尿系感染的个体化治疗。
简介: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的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序列一致。结论:16srDNA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简介:用定序技术的16SrDNA基因,entomopatho遗传因子的线虫(杀虫剂的一种)的非共生的细菌的三不同的种(Steinernemasp。并且Heterorhabditissp)从感染的昆虫死尸被孤立并且识别{街郎mellonella幼虫)在48小时的柱子感染以后。顺序类似分析表明紧张SRK3,SRK4和SRK5分别地属于Ochrobactrumcytisi,Schineria幼虫和Ochrobactrumanthropi。isolatesO。anthropi和S。幼虫被发现分别地,而,与Heterorhabditisindica紧张BDU-17和Yer-136被联系O。cytisi与Steinernemasiamkayai紧张BDU-87被联系。Phenotypically,时间的杀虫剂的一种细菌是相当与共生杀虫剂的一种细菌(Photorhabdus和Xenorhabdus类)有关。紧张SRK3和SRK5phylogeographically类似于几非共生者并且污染了在德国(LMG3311T)和中国(X-14)孤立的杀虫剂的一种细菌,当紧张SRK4与S的isolates相同时。从在匈牙利的Wohlfahrtiamagnifica的幼虫(Ll/57,Ll/58,Ll/68和L2/11)。结果被RNA第二等的结构和排列序列的最小的精力计算进一步证实。这研究建议这些线虫的非共生者phylogeographically由于阶段变化在某程度被分叉。因此,这些紧张不是主人依赖者,但是环境特定孤立。
简介:为了解烟草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采用改良的NA培养基和稀释平板法从不同生长期的烟草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127株内生细菌。利用细菌16SrDNA特异引物扩增得到16SrDNA的部分片段,长约700bp,分别用内切酶MspⅠ、HaeⅢ、AfaⅠ、Hinf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16SrDNAPCR-RFLP分析中,在100%相似性水平处,除了cj23、ty16、cg23、wy6、cj25、wy13、my23、ty7、cj14、cg25、cg2、cj13、my11,my27单独成群外,其余菌株分为15个分类操作单元,其中Otu1、Otu2,Otu27类群最大,分别包括了27、18,26个菌株。对29个代表菌株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菌株主要分布于芽孢杆菌(Bacillus)分支,其余菌株分布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纳西杆菌属(Naxibacter)、贪铜菌属(Cupriavidus)、寡养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Bifissio属系统发育分支。通过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生长期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多样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团棵期叶片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多样性最大,随后是旺长期,苗期次之,成熟期最小。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差异性分析,探索肠道菌群与高尿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健康体检人群中招募63名成年志愿者,其中HUA患者25例,健康对照人群38例,采集他们的粪便样本,通过使用全长16S rRNA测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尿酸水平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结果HUA组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整体组成存在差异,α多样性指数在HUA组明显降低,β多样性分析可以看出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在菌群组成上,HUA组表现为拟杆菌门增多,厚壁菌门降低。通过LEfSe差异分析,发现HUA组具有独特的菌群结构,以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为代表的多种短链脂肪酸(SCFAs)产生菌明显降低;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Fusobacterium hwasookii、Flavonifractor plautii、黏液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ucogenicum B)、Blautia sp003287895在HUA组明显升高。此外,通过PICRUSt2功能基因预测发现HUA组人群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合成途径等相关代谢降低,与特有的菌群结构一致。结论HUA人群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存在特有的肠道菌群构成和代谢特征。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液16srDNA检测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标准的Ⅱ型前列腺炎和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7例。常规前列腺液镜检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并对前列腺液中的16srDNA进行PCR检测,治疗全部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为疗效指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Ⅱ、ⅢA和ⅢB型前列腺炎16srDNA阳性率分别为100%(11/11)、62.5%(20/32)、66.7%(16/24)。Ⅱ型前列腺炎治疗显效率100%;在Ⅲ型前列腺炎中,ⅢA、ⅢB组无差异,而16srDNA阳性组治疗总显效率(80.0%)明显高于16srDNA阴性组(52.4%)(P〈0.05)。结论前列腺液16srDNA表达与前列腺炎的疗效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Ⅲ型前列腺炎选用抗生素治疗的依据,并对前列腺炎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方法采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的2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总DNA扩增,并采用二代16S rRNA基因靶向测序技术测序,分析菌群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对照Silv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及分类,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各层级样本物种差异;采用QIIME软件(Version 1.9.1)计算OTU数目及α多样性主要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t检验分析指数差异;PCoA分析反映样本β多样性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两组群落组成结构差异;秩和检验及LEfSe分析评估物种差异。结果银屑病组OTU数目(147.55 ± 57.07)与健康对照组(148.96 ± 5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088,P = 0.930)。银屑病组Shannon指数(4.08 ± 0.80)、Chao1指数(169.52 ± 63.17)、Simpson指数(0.87 ± 0.07)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11 ± 0.94、175.36 ± 53.59、0.86 ± 0.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12、0.34、0.27,均P > 0.05)。PCoA分析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第一主成分差异为49.8%,第二主成分差异为15.62%,置换多元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1)。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有差异的菌群包括在银屑病组中显著升高的厚壁菌门、梭菌纲、梭菌目,丹毒丝菌目、丹毒丝菌科,健康对照组中显著升高的艾普西隆变形杆菌纲、弯曲杆菌目、弯曲杆菌科、弯曲杆菌属,拟杆菌目、拟杆菌科。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