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分别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治疗,实验组采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97.50%)高于对照组(82.50%);实验组疼痛持续时间为(5.62±1.37)d、完全负重时间为(14.81±3.49)d,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背伸、跖屈、内翻及外翻肌耐力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节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术,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术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距下关节旋转以及AATF与跟骨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距跟前韧带损伤16足、距跟骨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骨颈部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距下关节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Z=3.78、Z=3.84,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距下关节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随着钻井技术特别是大偏移距水平井的不断发展,钻井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对钻井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和计算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大偏移距水平井需大幅度扭方位作业,加大了轨迹控制的难度,且钻具及套管受力较复杂,摩阻扭矩较大,水平段托压严重,易引发井下事故。针对大偏移距水平井轨迹设计难点,本文通过对大偏移距水平井的定义进行阐述,分析了该类水平井的轨迹设计方法,对今后钻井工程设计及现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不断实施,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的数量和里程得以快速增长。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资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风险因素多等特点。各种结构性病害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病害的发生会加剧其他病害的发展,从而降低隧道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影响行车舒适性,威胁行车安全。在中西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下水水力路径纵横交错,尤其是富水条件下水压导致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变形问题成为了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交通行业人员为预防地下工程突水灾害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简介:摘 要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项目小净距隧道为例,通过对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总结出一套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技术,在施工质量、安全,效益、进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为同类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提供借鉴资料。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换热设备的发展一直是以节约能源和提高换热效率为目的,尽管我国换热设备的发展已有一定进展,但在提高换热设备的热工性能的同时,如何在提高换热设备的热工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其制造成本,提高其热工性能,仍需深入研究。热交换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所以,设计人员应对换热器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使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要想降低能耗,降低传热损失,就需要对各种类型的热交换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