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处于 幼儿 时期的 儿童 以对外界的感官初步形成,幼儿可通过外界的刺激形成自身的感受,并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同时,也能够在心中形成惯性思维,以此来形成应激反省,从而来有选择的做出一些判断,所以培养幼儿的安全感,让幼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尤为重要,安全感,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幼儿最初的安全感来源于家庭,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幼儿倍感安心,进入到幼儿园后,幼儿的安全感则来源于环境和师幼之间的关系,和蔼可亲的教态以及及时有效的关注能够为幼儿建立极大的安全感。同时尊重和信任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安全感的萌生,幼儿园、教师应本着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出发,时刻将幼儿的感受放在首位,让幼儿能够充分的释放自我,发挥天性,以此来给与幼儿成长的空间,让幼儿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获得心灵的自由。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人们出行的欲望增强。另外,随着我国小长假及黄金周的出现,催生了旅游热潮。人们出行旅游的心理需求基本上有几个方面:求新求异的心理、娱乐心理、审美心理和求知的心理需求。本文就人们的心理需求来简要分析乡村体验旅游如何开发以适合市场需求。
简介:摘要:高校校园景观是高校的精神环境,承载了高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本文总结了大学生行为心理特点,分析校园景观对大学生的心理作用,最后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建议及展望。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封闭式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心理需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取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封闭式管理的8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症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患者自知力、住院治疗自我归因、希望解决的问题等心理需求状况,分析患者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33.33%(27/81)的患者认为自己患病,对于本次住院治疗39.51%(32/81)的患者归因于自己性格原因,归因于情感问题占17.28%(14/81);心理需求中,希望有家人的陪伴和探视占79.01%(64/81),有心理治疗需求占62.96%(51/81);最想解决的问题中,35.80%(29/81)的患者希望治好疾病,需要提高自信心的患者只占4.94%(4/81)。不同疾病诊断的患者在希望家人陪伴和探视的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在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提升压力应对能力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有较多心理需求,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诊断患者的需求不同,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干预及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患者需求的层级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临终期生命态度、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患者需求的层级护理模式。通过生命态度自制调查问卷、生命质量评定量表(QLQ)及HA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态度、生命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求意义的意志、存在盈实、生命目的、生命控制、苦难接纳、死亡接纳6项的评分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HAD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D总分、焦虑及抑郁分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患者需求的层级护理模式对临终期肿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逃避,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
简介:摘要:大学生处于社会的过渡阶段,容易产生许多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一庞大群体是互联网的主力军,加上现实社会交往及传统社交软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以匿名社交为原则的新型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本论文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吉林大学大学生匿名软件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基于此提出建议。
简介:摘要:由需求弹性的变化分析边际收益,从而得到该商品的价格,对商品进行定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心理服务需求及其效果。方法于2020年2月28日至3月2日,通过电子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北京市、浙江省、河北省、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调查问卷554份。通过焦虑症状评估量表GAD-7和躯体症状评估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的心理服务需求、得到心理干预情况及其效果。结果调查显示,19.7%(109/554)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需要心理支持,工作人员得到较多的心理支持来自同事间的鼓励(59.6%,330/554)和心理健康知识推送(41.2%,228/554),接受到团体心理干预和一对一心理咨询者较少,分别占5.8%(32/554)和5.6%(31/554)。有焦虑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工作人员与无症状的人员相比,有心理支持的需求比例较高(χ2=53.41、71.47),且认为现有心理干预没有帮助的比例较高(χ2=26.89、1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疫情期间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评估,根据需求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