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及溶栓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呈显效的有79例(82.29%),呈有效的有10例(10.42%),呈好转的有5例(5.21%),死亡的有2例(2.08%);成功溶栓者共89例,成功率为92.7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做到及时送诊的同时,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给予基础治疗和尿激酶的溶栓治疗,对照组27例仅接受基础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2%,并发症发生率为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的溶栓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并促进心电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7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再灌注治疗,其中59例行静脉溶栓治疗,18例行急诊PCI治疗,按既往有无心绞痛(AP)史分为2组,比较两组间梗塞面积大小,院内病死率,死亡原因和存活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2051±386)U/L、(3221±339)μ/L(P<0.01),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376±28)U/L、(592±23)U/L,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66±0.13、0.43±0.12(P<0.01)。有AP组院内病死率显著低于无AP组,分别为2.56%和l0.52%(P<0.01)。结论AMI患者同样给予再灌注治疗,有AP史的患者比无AP史的患者近期预后好,心肌损伤程度较轻,心功能恢复较好,院内死亡率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原因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机制和既往AP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绞痛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总结抢救、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资料。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急诊溶栓治疗36例,成功35例(97.22%),死亡1例(2.7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快,尤其老年人易出现合并症,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积极地采用溶栓术救治心梗患者治疗效果好,死亡率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诊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疗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依据疗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使用硝酸甘油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的联合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满意,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依那普利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患有急性心梗的病人一般以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为主症状,口服硝酸甘油后不缓解。方法通过对心肌梗死病患的发病前后的情况分析,对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因、病情、具体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用药方面的分析研究。目标对心肌梗死进一步了解,结合心肌梗死药物效果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很好的预防及护理。

  • 标签: 心肌梗死 病因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预防
  • 作者: 夏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10
  • 机构:桐柏县人民医院 47475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其疗效,从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结果行急诊冠脉介入术18例,抢救成功12例,死亡6例,死亡率33.3%;溶栓9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2例,死亡率22.2%;既不能行介入治疗又不能行溶栓治疗9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4例,死亡率44.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迅速地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液循环是治疗休克的关键。再灌注治疗是治疗的最终目的,尽早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进行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开展溶栓治疗,对比AB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62.5%,B组的总有效率为95%,B组明显大于A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5%;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其差异存在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开展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有 15例,女性有 21例,他们的年龄在 40-65岁之间。这些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是 5例侧壁梗死, 12例后下壁梗死、 10例正后壁梗死, 1例前壁梗死、 8例广泛性的前壁梗死。运用溶栓治疗方法与一般性治疗方法联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利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或者控制,患者便秘的症状基本消失。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 33例溶栓治疗成功。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有助于降低该病的病发率与死亡率以及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组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采用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后患者的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采用的综合护理的方式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7.27%。试验组采用的综合护理的方式患者的总并发症低于对照组,3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的综合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方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AMI患者在急诊室内应用葡激酶治疗的冠脉再通疗效。方法对急诊室内AMI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葡激酶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律失常回复情况,监测CK、CK-MB,依据冠脉再通评价标准计算两组病例的冠脉再通率。结果试验组冠脉再通率(85.71%)明显高于对照组(29.17%)。结论AMI患者应用葡激酶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冠脉再通治疗效果,溶栓后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急诊室内溶栓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重组葡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优质急诊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7.27%。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总满意度的对比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优质急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