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8例作为探讨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数据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在0.2TMRI上的影像表现,提高低场强MRI对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超急性期17例,急性期50例)在0.2TMRI的表现,所有病例均通过CT证实。结果17例超急性期脑出血T2周1均表现为高信号;T1周1呈等信号14例,稍低信号3例。50例急性期脑出血T2周1高或稍高信号35例,信号欠均匀,等信号10例,低信号5例;T1周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40例,稍高信号10例。病灶周边多有渗出环,T1周1为低信号,T2周1为高信号,并伴占位效应。结论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在0.2TMRI上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多可明确诊断,但不如CT敏感和特异,认识它的意义在于与脑梗死和脑肿瘤等疾病相鉴别,特别是脑梗死,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阑尾周围脓肿于急性期行Ⅰ期手术切除,均痊愈。结论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期Ⅰ期手术切除的优点是缩短疗程,节省治疗费用,消除感染源,避免复发和保守治疗带来的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接受丹参注射液+常规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共92例。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46例接受常规疗法治疗,归纳入治疗①组;46例接受丹参注射液+常规疗法治疗,归纳入治疗②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②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为93.48%,相比治疗①组的78.26%而言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②组NIHSS量表评分(9.58±1.23)分、mRS量表评分(1.17±0.04)分,相比治疗①组的(13.56±2.05)分、(2.77±0.12)分而言均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接受丹参注射液+常规疗法治疗后,更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神经缺损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期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早期康复)65例,对照组(7d开始康复)65例。治疗组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停止进展后,立即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d后,且头颅CT提示脑梗死周围水肿区处于吸收消退期才开始康复治疗。两组患者饮食及其他如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方案完全相同。观察治疗3个月后,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差异, 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病情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对照组降低, 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生活能力提高。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早期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安全性高,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