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酮联合沙利度胺、黄芪注射液治疗肿瘤恶病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肿瘤恶病质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并口服孕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及黄芪注射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酮联合沙利度胺、黄芪注射液治疗肿瘤恶病质,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测定NYHA心功能分级、EF值、体重指数(BMI)、上臂围(MAC)及三头肌皮摺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经过4周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在心力衰竭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及针对性护理包括加强饮食指导和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健康教育,可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有效地阻止心力衰竭恶病质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改善消化道肿瘤恶液质患者食欲和营养状态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82例消化道肿瘤恶液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2),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米氮平口服1月,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两组食欲、体重、Karnofsky评分、BMI、TSF、MAC及血浆瘦素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米氮平组患者治疗后食欲改善,体重增加,Karnofsky评分增加,BMI、TSF、MAC及血浆瘦素升高,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氮平改善消化道肿瘤恶液质患者的食欲及营养状态有较好疗效,瘦素可能参与了其作用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薯蓣丸对肿瘤恶病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 104例肿瘤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2例,对照组基于安慰剂联合醋酸甲地孕酮 160mg/次, 1次 /天治疗,观察组将安慰剂改为薯蓣丸膏方,每日 25克 /次, 2次 /天(开水冲服),连续治疗 28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 KPS评分、相关生化指标及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8+, CD4+, CD4/CD8)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组比较,观察组 KPS评分、相关生化指标及 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薯蓣丸可改善肿瘤患者的 KPS评分,提高相关生化指标,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PNS)应用于晚期癌症恶病质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晚期癌症恶病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在干预治疗中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PNS),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变化。结果: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恶病质期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介素-6均有下降,但仅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病质前期患者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白介素-6、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但是,患者在恶病质前期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炎性反应改善显著,自身营养指标有很大的提升,而患者在恶病质期经营养治疗后炎性状态及营养状况改善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测定NYHA心功能分级、EF值、体重指数(BMI)、上臂围(MAC)及三头肌皮摺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经过4周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在心力衰竭治疗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及针对性护理包括加强饮食指导和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健康教育,可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有效地阻止心力衰竭恶病质的进展。
简介:目的探讨减少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恶病质患者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方法便利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长海医院消化科行PICC置管的恶病质患者188例,均为消化系统疾病所致,BMI〈18.5。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取PICC常规置管法,即当导管头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助手在同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处以四指并拢向内下方用力按压颈内静脉,防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1.1%(81/90)及97.9%(9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5,P〈0.05)。结论恶病质患者置人PICC过程中,通过指压法可以有效减少PICC置管移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