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安徽省长江流域螺情变化趋势,为钉螺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2-2012年间安徽省长江流域活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资料,观察其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螺情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山丘活螺密度总体上最高,并于1993、1996、2001年出现高峰期;1992-1998年江滩活螺密度高于洲滩,1998年之后洲滩高于江滩,江滩活螺密度于1996、1998年出现高峰期,洲滩于2003年出现高峰期。洲滩感染性钉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高于江滩、山丘,并于2004年出现高峰期,山丘于1993、1997年出现高峰期。结论长江流域螺情变化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加强传染源控制的同时应重视螺情控制。
简介:目的探讨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225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病情分组,Ⅲ期病危组15例,Ⅱ期重症组85例,Ⅰ期普通组12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分析PCT与患儿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Ⅲ期患儿血清PCT水平最高,为(0.944-0.12)μg/L,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3、7d后,3组患儿PCT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Ⅲ期患儿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随访表明,Ⅰ期普通型患儿预后良好率最高为96%,后遗症率最低为0.8%,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7)。结论监测血清PCT有助于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变化、严重程度及预后,对伴有PCT短期内明显升高的患儿应密切观察和干预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简介:目的分析“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方法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抗体检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例的特征,分析6类哨点监测人群HIV感染率变化。结果2004—2013年的10年间,我国每年开展HIV抗体检测量从2004年的1968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1100万人次,上升了5.6倍,每年新发现并报告的病例数从2004年的4.76万例增加到2013年的9.01万例,增加了1.9倍。艾滋病主要流行模式从以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传播为主。除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外,暗娼、性病男性就诊者、长卡司机和孕产妇人群的HIV感染率均保持在1%以下的低水平,吸毒者HIV感染率从2005年的7.5%一直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3.6%,累计下降了52%。结论“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我国基本控制了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随着艾滋病流行模式的转变,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亟需在政策和策略上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