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功能锻炼在慢性下腰背痛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3年1-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下腰背痛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功能锻炼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下腰背痛患者采取功能锻炼干预方法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心理状态,所以值得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治疗慢性下背痛(LBP)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LBP患者分为核心训练组、吸气训练组及呼气训练组,每组25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核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则分别辅以吸气肌强化训练或呼气肌强化训练,每周训练5 d。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病情,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同时采集患者躯干前屈、再背伸时表面肌电数据(sEMG)并计算屈/伸比值及最大前屈相时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56±1.04)分和(1.48±0.71)分]及ODI指数评分[分别为(13.64±3.56)%和(14.08±3.39)%]亦明显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治疗后3组患者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屈/伸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吸气训练组、呼气训练组躯体最大前屈相时RMS值[分别为(17±4.09) μV和(6.30±2.34)μV]及屈/伸比值[分别为(0.44±0.08)和(0.41±0.88)]亦显著优于核心训练组水平(P<0.05)。结论在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辅以吸气肌或呼气肌强化训练,能进一步减轻LBP患者疼痛,提高椎旁肌肉收缩协调性,改善患者腰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易罐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52例,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脊柱手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脊柱手法的基础上增加易罐疗法以牵伸腰背肌筋膜,易罐疗法每周治疗3次,每次间隔1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13.50±1.42)分和(6.58±2.4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罐疗法可显著缓解CNLBP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筋膜健身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安全性与疗效。 方法:将50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组患者除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外,通过教导告知患者利用网球、桌椅、哑铃等器具进行筋膜健身,每周两次,每次20分钟,追踪时长为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痛觉评分,采用下腰痛评定表(JOAscore)进行患者自我量化腰部功能障碍的调查表填写评分。期间定期回访患者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回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6%,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NLBP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PEF分别为(4.21±0.49)L、(3.81±0.45)L/S和(6.44±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CNLBP,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职业性下背痛是建筑工人较为突出的职业卫生问题,其平均缺勤率较其它工种高[1]。为此我们对本市省级建筑公司工人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有关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与职业有关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方面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对今后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1对象与...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实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期间收录的3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基于临床干预措施差异分组,常规干预的180例为对照组样本,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干预的180例为干预组,分析组间VAS、ODI以及肌电信号差异。结果:干预前组间VAS、ODI评分较之对照组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VAS、ODI分值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组间竖脊肌、多裂肌肌电信号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竖脊肌、多裂肌肌电信号较之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讨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病情干预阶段,开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好患者腰背部肌肉改善,优化患者生理状态,提升医疗干预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慢性腰背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20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护理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与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腰背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疼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腰背痛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23年3月~2024年6月接诊慢性腰背痛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性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1例)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2例)配合基于常规护理干预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不同护理配合下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腰背痛NRS评分组间差异。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SF-36分量表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分量表评分升高,且护理4周、8周时腰背痛NR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在慢性腰背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经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养成,改善病后生活质量、腰背痛症状表现,干预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