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浅筋膜是继小针刀疗法、刃针疗法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其特点是针具刀口只有04~05mm,切割、时一般只需达施部位08~1cm深度,安全、高效、微创,而且适用范围较传统针刀疗法不断扩大,笔者运用该技术在临床中用以治疗多种顽固性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例举如下

  • 标签: 浅筋膜松解术 顽固性偏头痛 乳腺增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走罐结合肌筋膜与单纯的游走罐对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对比,找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60例患有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游走罐结合肌筋膜)和对照组(单纯游走罐),每组30例,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结果两个疗程后,实验组治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83.3%(25/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游走罐结合肌筋膜和单纯的游走罐对肌筋膜炎患者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游走罐结合肌筋膜优于单纯的游走罐。

  • 标签: 游走罐 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针刺疗法联合推拿手法与普通针刺疗法联合徒手筋膜对于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针灸科收治的6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推拿组(推拿组)、针刺联合徒手筋膜解组(手法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两个疗程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VAS评分,两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普通针刺疗法联合徒手筋膜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腰肌劳损 普通针刺 徒手筋膜松解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骨科对经过保守治疗9个月以上仍无效的20例(22足)跖筋膜炎患者,在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在足底内侧建立两个通道,首先在跖筋膜下方进行清理、,切开跖筋膜内侧1/3-1/2,进入跖筋膜上方间隙进一步。12例存在跟骨骨刺给予切除骨刺,3例存在足底麻木者给予足底外侧神经及第一分支。分别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9月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AOFAS-AH)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0例(22足)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经改良双入路内窥镜下跖筋膜治疗后,随访6~9个月,20例(22足)患者AOFAS-HA评分明显增高,平均由46.8分升高到89.1分,VAS评分明显下降,平均由8.6分下降到1.2分,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双入路法内窥镜下进行跖筋膜具有恢复快、安全有效等优势,是治疗顽固性跖筋膜炎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双入路法 跖筋膜松解术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微针刀配合中药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痛点封闭疗法,观察组采用中医微针刀联合中药导入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与痛点封闭疗法相比,微针刀联合中药导入疗法疗效确切,可达到疏通脉络,消炎止痛的干预目的。

  • 标签: 微针刀松解术 中药导入 治疗 腰背肌筋膜炎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筋膜联合关节动力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将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法筋膜结合关节动力治疗。结果:在疼痛缓解方面,观察组改善颈椎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颈源性头痛 筋膜手法松解 动态关节松动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筋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在足底筋膜炎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推拿方法,对观察组实施筋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在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进行筋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治疗等有效率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筋膜松解技术 康复训练 足底筋膜炎患者 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临床中治疗慢性肛裂患者时采取内括约肌后与内括约肌侧后钳夹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1月,结束时间2021年11月,随机抽取5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顺序完成分组,奇数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内括约肌后,偶数2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后钳夹,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指标(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结果:(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内括约肌后相比,与内括约肌侧后钳夹治疗慢性肛裂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手术指标优良,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肛裂 内括约肌后松解术 内括约肌侧后钳夹松解术 治疗有效率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筋膜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姿势纠正指导,观察组同时辅以筋膜治疗及核心肌群训练,筋膜解组则辅以筋膜治疗,核心肌训练组则辅以核心肌群训练,3组患者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进行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3组患者远期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3.70±0.78)分]、ODI指数评分[(17.47±2.75)%]以及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与治疗前差值[分别为(4.28±1.13)分、(22.47±2.69)%]均明显优于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发现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6周、12周时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80±0.66)分、(3.50±0.97)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无明显变化(P>0.05),而上述时间点筋膜解组及核心肌训练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筋膜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NLBP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

  • 标签: 深层肌肉刺激仪 核心肌训练 非特异性下背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老年患者的眼袋形成是由于以下四种原因:(1)眶隔筋膜的退行性改变;(2)眼轮匝肌松弛;(3)皮肤松弛,眶隔、眼轮匝肌和皮肤被认为是下眼睑的支持结构.这些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松弛;(4)眼眶为骨性锥形体结构、前口大、后端尖。只有前方的眶口为软组织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眶周骨退行性变化,故球下眶脂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脱的趋势更加明显。

  • 标签: 筋膜松解 眶下缘 软组织结构 凹陷 眶缘 矫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裂切除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肛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肛裂切除,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肛裂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远高于对照组的95.32%;并发症发生率4.65%远低于对照组的16.28%;1年后的复发率4.65%远低于对照组的18.6%。结论肛裂切除治疗肛裂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裂切除松解术 肛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治疗腕尺管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腕尺管综合症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腕尺管神经受压部位的差异,作以下分型运动型、感觉型、感觉运动混合型;给予选取的患者神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功能。结论在显微镜下给予患者神经,能够保护患者的血运及神经内交通支,手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松解术 腕尺管综合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等离子刀臀肌挛缩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臀肌挛缩的病人,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者19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采取侧卧位,两侧依次手术。在股骨大粗隆最隆起处后缘、其后上方约5cm处分别做切口,切口长约0.8cm。用关节镜钝性穿刺头沿深筋膜浅层向大粗隆前方穿刺,分离皮下组织,形成关节镜工作腔隙,插入关节镜及器械,在关节镜监视下用低温等离子刀。第一步从大粗隆后方斜向前方切断髂筋束,第二步切断臀大肌止点的上半部,然后屈伸髋关节检查效果,若仍不满意,进行第三步,沿臀大肌纤维向近端剥离,找到肌肉纤维内的疤痕挛缩带,切断,直至阳性体征消失。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参照刘国辉提出的臀肌挛缩术后功能综合评价标准,优15例,良4例,中0例,差0例。术后三个月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2例,满意15例,一般2例,不满意0例。结论关节镜下臀肌挛缩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臀肌挛缩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关节镜 臀肌挛缩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