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48例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行普通治疗的 24例为一般组,行综合康复治疗的 24例为综合组,分析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 两组治疗前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综合组运动功能评分( 51.37±4.96)高于一般组( 42.15±4.88),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61.73±5.24)高于一般组( 53.66±5.72),差异性显著( P<0.05)。 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可实现优异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且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急性发作在成人和儿童均较为常见,且容易导致患者急诊入院。尽管不同人群哮喘表型有所差异,但急性发作的治疗原则却十分相似。成人和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管理的差异主要集中于患者年龄差异所致的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划分、哮喘表型以及急性发作的治疗方式等方面。但总体而言,两种人群管理模式的相似之处多于不同之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下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并发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院外随访,观察组采用IMB模型指导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为(6.26±0.84)分,低于对照组的(7.84±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0,P<0.001);观察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为(45.78±9.33)分,高于对照组的(39.08±8.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6,P=0.001);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分别为(59.68±11.22)分、(72.38±7.46)分,对照组分别为(52.23±11.35)分、(64.38±7.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5、4.994,均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下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增强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30例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 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较优( P < 0.05 )。 结论:在 急性脑梗死后偏瘫 治疗时,应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取在 2019 年 2 月 -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取在 2019 年 2 月 -2019年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 2019年 2月 -2019年 9月间我院所接收的 300例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一比一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有 150例。将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的 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联合使用针灸疗法的 1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为期 3月的治疗后康复效果,分析针灸治疗效果。结果:在 3个月的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8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 73.3%,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处于急性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针灸疗法,能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护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采用Barthel功能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表(SS-QOL)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家属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评价两组家属照顾能力。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132.90±12.30)分比(113.20±10.4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50.40±12.55)分、(62.20±9.1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0±12.40)分、(53.10±9.25)分,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更高,观察组家属照顾能力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家属疾病综合照顾水平,强化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其神经认知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重塑,改善偏瘫肢体运动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效防范继发性功能障碍及各种并发症发生,利于其康复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接受不同巩固治疗方案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3例成人ALL患者,所有患者经VDLCP方案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根据巩固治疗方案分为标准组、强化组及移植组。标准组34例,接受VDLCP或Hyper-CVAD方案为基础的ALL样方案巩固4~6个疗程;强化组29例,接受BFM90/95方案巩固维持治疗2年;移植组30例,经原诱导方案巩固2~3疗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位随访时间18(3~96)个月,主要随访指标为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分析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各组治疗相关死亡情况。结果标准组、强化组和移植组3年OS率分别为54.0%(95%CI为35.3%~72.6%)、71.8%(95%CI为41.0%~94.5%)、62.3%(95%CI为43.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P=0.047);3年DFS率分别为31.4%(95%CI为12.9%~49.8%)、72.1%(95%CI为52.3%~91.9%)、65.7%(95%CI为45.3%~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31,P=0.001);强化组和移植组OS及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χ2=0.046,P=0.830),强化组OS及DFS显著优于标准组(χ2=5.346,P=0.021;χ2=10.326,P=0.010)。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第14~21天骨髓微小残留病(MRD)转阴为影响成人ALL的独立预后因素(HR=0.114,95%CI为0.015~0.841,P=0.033)。接受与未接受allo-HSCT的Ph+ALL患者3年OS率分别为53.5%(95%CI为23.1%~83.8%)、52.4%(95%CI为23.8%~81.0%),3年DFS率分别为77.1%(95%CI为54.2%~100.0%)、35.0%(95%CI为4.8%~6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00,P=0.223;χ2=3.824,P=0.050)。非移植组(标准组+强化组)和移植组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2%(2/63)、20.0%(6/30),非移植组治疗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移植组(χ2=7.318,P=0.007)。结论成人ALL预后差,采用BFM方案强化巩固治疗3年OS率、3年DFS率均优于标准巩固治疗,达到了与allo-HSCT相似的疗效,而治疗相关死亡率没有显著升高。化疗第14~21天骨髓MRD转阴患者OS、DFS更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成人Ⅰ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重症监护室用HFNC治疗的Ⅰ型呼吸衰竭成人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HFNC治疗1 h后和24 h后的呼吸参数。避免插管被定义为治疗成功,并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结果75例患者纳入研究,47例(62.7%)治疗成功。HFNC在最初24 h内显著改善了成功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P<0.05)。在调整其他临床变量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心源性肺水肿、1 h和24 h的PaO2改善与HFNC治疗成功相关。总体病死率为25.3%(19/75),失败组患者的病死率为67.9%(19/28)。失败组的死亡与升压药的使用和1 h PaO2的无改善有关(P<0.05)。结论HFNC能显著改善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成人患者的生理参数并避免一部分患者气管插管。24 h时氧合无改善是插管的有效预测指标。在失败组中,升压药的使用、氧合无改善与病死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研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满意度。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7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37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I指数以及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I指数、SF-36评分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 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80 例急性 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采用 ADL 量表与 FMA 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 FMA 及 ADL 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FMA 及 ADL 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97.50% VS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功功能与生活能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症,其病因复杂,临床误诊误治率高。近年来随着对咳嗽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认识的不断提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欧洲呼吸学会等一直致力于不断更新完善所颁布的咳嗽指南,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2019年德国肺病和呼吸医学学会为肺科医师专门颁布了最新版的《德国呼吸学会成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该指南包含了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咳嗽分类,诊断与治疗、难治性/特发性咳嗽等共9个部分,其中重点关注由全科医师转诊的咳嗽患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本文将介绍德国2019成人咳嗽指南的重点内容并给予点评,以期为国内成人咳嗽的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9月,将我院12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MAS评分指标、BBS评分指标、10MWT指标、IL-6指标、IL-1β指标和TNF-α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MAS评分指标、BBS评分指标,以及10MWT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AS评分指标、BBS评分指标,以及10MWT指标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IL-6指标、IL-1β指标,以及TNF-α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6指标、IL-1β指标,以及TNF-α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