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炎保肝药物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收治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胺治疗,观察组采用甘草酸二胺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42%;观察组的不良症状效率为14%,对照组不良症状效率为42%。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症状低于对照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两组差异化显著,统计学存在,为p<0.05。结论抗炎保肝药物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保证肝功能的有效恢复,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单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50例作为乙肝组,另选单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患者50例作为丙肝组,二者重叠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重叠感染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空腹血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重叠感染组ALT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ALT与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AST显著高于丙肝组和重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AST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TBil显著高于重叠感染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TBil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的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的Child-pugh评分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FN-γ为(41.4±12.3)ng/L,丙肝组为(39.6±12.8)ng/L,重叠感染组为(49.3±14.2)ng/L;重叠组IFN-γ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乙肝组IFN-γ显著高于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L-6为(57.7±26.2)ng/L,丙肝组为(69.3±23.8)ng/L,重叠感染组为(87.0±27.3)ng/L;重叠感染组IL-6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丙肝组IL-6显著高于乙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IL-10为(304.2±87.6)ng/L,丙肝组为(316.3±89.4)ng/L,重叠感染组为(622.5±96.4)ng/L;重叠感染组IL-10显著高于乙肝组和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组和丙肝组的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肝功变化不明显,但是炎症反应严重,肝脏储备功能显著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围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围产感染CMV的患儿和80例围产感染HBV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分娩的9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采集患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检测CM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CMV-IgM和CMV-IgG指标值,检测HB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HBV标志物和母亲HBVDNA,对照组健康儿和母亲做上述对应检查。结果CMV感染组患儿母亲的CMV-IgM、CMV-IgG阳性率依次为44.44%、83.33%,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2.22%、23.33%(P<0.05)。54例母乳CMV-DNA阳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81.48%(42/54),18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22.22%(4/18),二者比较,P<0.05。同时,80例HBV感染组患儿母亲HBeAg、HBVDNA阳性率依次为80%、75%,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7.78%、13.33%(P<0.05)。结论母体感染CMV、HBV是造成围产感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孕前和围产期检查对防治围产感染的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士,共300例,将病患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病患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病例数。结果观察两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观察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一年内乙型肝炎病患有0例,对照组有6例,观察组四年内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有12例,对照组仅有2例,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的过程中选择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简介: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肺出血、肺水肿,导致婴幼儿死亡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至今仍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上以其天然、安全、毒副作用少而被众多专家青睐。临床研究已验证中药在EV71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比如清开灵、喜炎平以及蓝岑口服液等。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药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及其有效成分,如荆芥、鱼腥草等中草药被发现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中药临床治疗及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为51.2%,相对而言,慢重型与亚急性感染率高于急重型,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常见于腹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合并基础性慢性病症越多,医院感染率也就会越高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性紧密相连,患者长时间住院、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患者医院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在 2017 年接收的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 100 例,首先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的方式从临床症状、致病原因两方面分析了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随后将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 50 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分分析组患者干预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结果: 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如下:临床症状主要有黄疸、腹胀、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腹水,其中以黄疸、腹胀为主;致病原因有病毒型肝炎、非病毒性肝病、隐源性肝病,其中以病毒型肝炎为主;分析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针对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医护人员有必要在分析其临床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核酸定量均为阳性的标本,采用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探针,应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Taqman技术对HCV进行Ⅰ型和非Ⅰ型的荧光PCR分型检测。结果检测74例标本共检出两种基因型,分别为Ⅰ型基因30例,非Ⅰ型基因44例;74例感染者有输血者40例。结论74例感染者各基因型男女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无性别差异。综合分析,HCV基因分型对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个体化用药以及愈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型肝炎疫苗的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市3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并对上述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意识和认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该次研究300名患者中,42.7%的人不了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62.7%不了解乙型肝炎疫苗需要加强免疫注射,94.3%的认为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注射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知识;乙型肝炎患者家属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4.4%、血站血库的化验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82.5%及经常输血患者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52.0%显著低于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疫苗自愿复种率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未能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复种的相关常识,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了解和认识乙型肝炎疫苗复种的重要性,增强自觉复种的意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94例,慢性丙肝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组及慢性丙肝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更高,ALB、A/G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同时,慢性乙肝组患者的A/G水平高于慢性丙肝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TBIL、ALT、AST、ALB、A/G等相关生化检验指标能够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