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针刺伤是当今医护人员面临的严重职业危险因素之一,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暴露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现就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发生原因、危害性及相关防护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预防针刺伤及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护士是针刺伤的高发人群,常常在患者诊断尚未明确时,即对患者开展医疗活动,一旦发生针刺伤时,面临着经血液传染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本文征对针刺伤对护理人员的危害、防护措施处理流程,做如下综述:
简介:摘要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合,穿刺针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当今社会,由于患者与日俱增,护理人员缺乏,致使劳动强度大,护理人员为了完成护理任务,常常表现的非常匆忙,加上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被针刺伤,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这种刺伤可能造成出血、感染,特别是若遇到有血液传染病的患者用过的针头,容易造成血液病的传播。所以必须减少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意外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感染科护士出现 HIV 针刺伤 的原因以及安全防护措施。 方法: 采用调查分析法,本院 2014-01—2019-01 期间在感染科工作的 115 例护士展开调查分析。探究 115 例护士在感染科工作 1 年时间中 HIV 针刺伤 发生情况以及发生原因。 结果: 115 例患者中有 29 例存在 HIV 针刺经历,最多的有过 3 次,存在 1 次的有 21 例,占比 72.41% ( 21/29 ); 2 次的 8 例,占比 27.59% ( 8/29 ),存在 3 次的 2 例,占比 6.90% ( 2/29 )。 2 例发生 3 次 HIV 针刺的护士护理经验均不足 2 年。晚间与晨间发生次数最多,护士均会采用紧急处理方法, HIV 针刺因素存在职业暴露、侵入性医疗操作、不遵守操作规范等。 结论: 感染科护士是发生 HIV 针刺伤 的高危人群,有必要采用紧急处理措施进行防范,本文就产生原因提出了安全防护措施,希望有助于防范 HIV 针刺伤 发生,保障护士安全。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实践中如何实现对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有效预防,降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7名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对急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预防最佳证据进行获取,然后予以落实实施针刺伤有效预防策略,对实践变革前后急诊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针刺伤知识知晓情况以及行为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予以实施针刺伤预防最佳证据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显著下降,((p<0.05));急诊室各层级护理人员预防针刺伤知识知晓水平明显提升,(p<0.05);急诊室护理人员针刺伤标准操作依从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获取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最佳证据并在护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知识知晓率提高,在护理实践中可以高标准开展针刺伤防护标准操作,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率也显著降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实践方法应用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策略实施效果。方法:在本院急诊室选出26名急诊护理人员,从2023 年3月份开始应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观察2022.9至2023.2时间段(实践前)与2023.2至2023.9时间段(实践后)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标准操作依从率及针刺伤发生率、针刺伤防护策略考核成绩指标。结果:实践循证护理前后针刺伤标准操作依从率从69.23%增至96.15%,且针刺伤防护策略考核成绩得到显著提升;针刺伤发生率从23.08%降至0%,实践前后数据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策略在循证护理实践辅助下可规避针刺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