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联合应用修复不规则创面并重建的方法,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对6例手部不规则创面患者,应用相邻的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进行联合移植一期修复,术后随访皮瓣的存活情况、重建的功能、供区病损情况、密歇根手功能简表等评价创面的修复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13个月,6例患者共12个掌背动脉皮瓣全部存活;皮瓣供区除瘢痕和色素沉着外,无严重功能性并发症;重建的分并运动范围平均25°(15°~40°),掌指关节运动范围平均76°(60°~90°);根据密歇根手功能简表,各个维度的患者主观评分:整体功能75分(50~87.5分)、日常生活83.3分(62.5~100分)、工作能力64.6分(37.5~87.5分)、疼痛75分(50~100分)、外观68.8分(50~87.5分)、自我满意度79.2分(62.5~100分),合计总分74.3分(54.2~89.6分)。结论修复的不规则创面,联合应用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的方法简单实用,外形美观,重建的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掌背动脉 指蹼创面 指蹼重建
  • 简介:摘要先天性并畸形是发生率第二的先天性肢体畸形。分指手术主要包括分指、重建和体侧方皮肤覆盖3个方面,其中指重建是最关键的。作者通过回顾文献,介绍解剖知识,总结分指手术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解读Z字皮瓣、双三角皮瓣、矩形皮瓣及以掌背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设计原理与应用情况,也介绍了近年国内出现的不植皮重建的方法。

  • 标签: 并指 外科皮瓣 指蹼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皮瓣在先天性手足多(趾)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先天性手足多(趾)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皮瓣为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病理分类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手部I型患者6例,手部Ⅲ型患者8例,手部IV型患者7例,足部Ⅱ型患者5例,足部Ⅲ型患者6例,足部IV型患者10例,足部V型和VI型患者各4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多(趾)均被切除,且术后患者皮瓣均有效成活,手部足部外观良好,2例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将皮瓣应用于先天性手足多(趾)畸形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恢复情况理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指蹼皮瓣 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2014年5月—2018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6例相邻2或3掌侧瘢痕增生造成的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其中男4例8、女2例5,年龄13~51岁。患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90°,掌指关节屈曲60~80°,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被动伸度数之和为-180~-120°。瘢痕切除、肌腱松解伸直患后均存在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面积4.0 cm×2.0 cm~8.5 cm×4.0 cm。采用趾腓侧皮瓣、第2趾趾腹皮瓣及跖底皮瓣组成的三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4.5 cm×2.5 cm~9.0 cm×4.5 cm。供区跖底创面直接缝合,残留创面采用大腿外侧全厚皮修复。本组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质地柔软,触觉、痛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距离达6~8 mm;患主、被动屈伸活动好;足部供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本文说明足趾三叶皮瓣是修复掌侧严重瘢痕增生所致手指严重屈曲畸形,特别是相邻2或3瘢痕增生切除松解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 标签: 三叶皮瓣 瘢痕挛缩畸形
  • 简介:如果你选择在旱季去澳洲荒漠旅行,肯定会有人跟你说起那里的动物。而最不能不看的,既不是袋鼠也不是野牛,而是一种名不经传的小动物——澳洲鼠。

  • 标签: 袋鼠 智慧 小动物 澳洲 野牛
  • 简介:1997年5月~2002年9月,我们对手指末节部分软组织或伴末节指骨部分缺损、指骨残端外露的病例,急诊应用带动脉、神经蒂V-Y推进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缺损,临床共修复23例31,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指动脉 神经蒂 V-Y推进皮瓣 修复 手指末节创面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带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手部指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应用带蒂皮瓣进行手部指端创面修复治疗的15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对皮瓣存活及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移植皮瓣成活率达到100%,仅有2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治疗后关节活动度为(44.34±9.72)°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手部创面 带蒂皮瓣 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轴点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我科应用双轴点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患者11例,创面面积1.2 cm×1.6 cm~2.0 cm×2.8 cm,均为创伤骨外露创面,急诊一期修复。结果皮瓣全部存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6~15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外观饱满,肤色接近正常,质地良好,蒂部无臃肿,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5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结论双轴点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操作简便、血运可靠、感觉恢复好、外观满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双轴点 指固有动脉 终末背侧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9例拇、手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0~49岁。软组织缺损位于,缺损面积1.9 cm×5.5 cm~3.3 cm×7.2 cm,创面合并骨外露;均采用第1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皮瓣面积2.3 cm×6.3 cm~4.1 cm×8.5 cm。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微信及电话沟通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部位的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28个月,平均13.5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修复后拇、手指指外形及肤色均接近正常,指骨间关节屈指活动度85°~90°,皮瓣感觉良好。结论应用第1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第1趾蹼皮瓣 指蹼 拇指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该例颈动脉致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左侧肢体乏力及麻木。该患者颈部CT血管成像、颈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颈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结果考虑为颈动脉,经常规内科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转至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术中手术标本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颈动脉,术后并继续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患者病情改善良好,未再发生TIA。

  • 标签: 颈动脉蹼 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估颈动脉的价值。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进行头颈血管检查的患者中抽取经CT血管造影(CTA)诊断明确的颈动脉患者16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颈动脉的声像图特点,测量颈动脉的长度及狭窄程度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16例颈动脉患者中,超声诊断出11例,诊断符合率为68.8%。超声显示颈动脉长度为2.3~4.6 mm,平均3.5 mm;CTA显示颈动脉长度为2.2~4.8 mm,平均3.4 mm,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16例颈动脉均为轻度狭窄,超声诊断出的11例颈动脉亦均为轻度狭窄,符合率为100.0%。11例颈动脉患者中8例为等回声,3例为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颈动脉处的血流缓慢或回流,1例血栓形成。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检测血栓。

  • 标签: 颈动脉蹼 颈动脉狭窄 超声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对伴有伸肌腱缺损的背缺损创面的23例患者,应用两种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其中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14例、带示(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9例。皮瓣切取面积2.8 cm×2.0 cm~4.4 cm×2.8 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感觉以及皮瓣供区情况。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和2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术后第二天出现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回流正常,皮瓣顺利存活。除1例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远端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外,其余患者供、受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并发深部组织感染。所有病例均获得6~14个月随访,平均7.3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无挛缩,腕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皮瓣两点分辨觉达9~11 mm。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复合组织瓣、带示(小指)固有伸肌腱的掌背动脉复合组织瓣具有切取简单、血供可靠、皮瓣外形好和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背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术式,灵活选择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复合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对7例7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的患者,应用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同时桥接修复掌侧固有动脉。其中拇指2例2,示3例3,中指2例2。手指缺损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5.0 cm×7.0 cm;掌侧固有动脉缺损为1.0~3.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3.5 cm~5.5 cm×8.0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予预防感染、抗痉挛、抗凝血、镇痛、补液等支持治疗,卧床制动1周。每月定期随访,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结果7例7皮瓣及体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弹性良好,外形饱满,无明显臃肿,术后6个月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手指无明显肿胀、萎缩,皮肤温度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体功能,优3例,良4例;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Flow-through腓浅动脉皮瓣修复手指伴掌侧固有动脉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血供可靠,皮瓣外形满意,并能同时修复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手指血供、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腓浅动脉皮瓣 血流桥接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儿状阴茎合并包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6例状阴茎合并包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均采取包皮环扎、横切纵缝法,一期手术获得治愈。结论小儿状阴茎往往合并有包茎,手术方式可采用包皮环扎+横切纵缝法,手术时间短,方法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术后外观满意。

  • 标签: 小儿 包茎 蹼状阴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CW)的结构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经超声检查并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CW患者共66例。根据超声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将患者分为颈动脉<50%狭窄组54例,≥50%狭窄组12例。应用超声测量CW的长度、厚度、与管壁间锐性夹角,记录CW上端的血流方向特征(顺向或逆向血流)、CW与管壁间血栓形成情况,比较2组间CW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首次诊断为CW的患者为42例(42/66,63.6%),余24例患者首次检查分别诊断为溃疡斑块21例(21/66,31.8%)和夹层3例(3/66,4.5%)。<50%狭窄组与≥50%狭窄组CW的长度、厚度、方向、周边血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狭窄组CW与管壁间夹角显著小于≥50%狭窄组(中位数:39º vs 73º,P=0.002),而<50%狭窄组中夹角≤60º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50%狭窄组(74.1% vs 41.7%,P=0.042)。<50%狭窄组CW处的颈动脉残余内径明显大于≥50%狭窄组,而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低于≥50%狭窄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结论超声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模式可评估CW的结构特征,CW与管壁间夹角较大时更易导致局部血管狭窄≥50%,但血管狭窄并非导致CW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颈动脉蹼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脑卒中
  • 简介:摘要患儿女,9岁,因“进食排骨后出现吞咽困难1 d”于2018年1月21日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儿自幼多次进食梗阻,既往有食道异物史。入院诊断为食道异物。患儿当日在全身麻醉下胃镜取出异物后,探查发现食道中下段食管。患儿术后1 d出院,之后接受内镜下食管扩张治疗,随访2年,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 简介: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西藏、广西、海南等地,多生活于热带地区、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目前记录的80~23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西双版纳勐养地区,在云南地区多见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雄蛙体长30~39毫米,雌蛙体长37~52毫米。背面多为红棕色、棕黄色,整体为金黄色的体色,在树蛙家族中是颜值担当,野外观察记录,也有个体背部青绿色变异。其背上有深色斑纹或"X"形斑或微小黑点,

  • 标签: 红蹼树蛙 云南地区 特有物种 体长 海拔范围 常绿阔叶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