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指蹼皮瓣在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指蹼皮瓣为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病理分类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手部I型患者6例,手部Ⅲ型患者8例,手部IV型患者7例,足部Ⅱ型患者5例,足部Ⅲ型患者6例,足部IV型患者10例,足部V型和VI型患者各4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多指(趾)均被切除,且术后患者皮瓣均有效成活,手部足部外观良好,2例患者术后发生皮肤坏死,经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将指蹼皮瓣应用于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恢复情况理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随访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后的感觉恢复情况,为探讨重建指腹的最佳术式提供参考。方法自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我们对47例行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患者进行感觉随访。其中缝合指固有神经20例,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27例。皮瓣面积为3.0 cm×2.5 cm~1.5 cm×1.0 cm。感觉随访内容包括单丝触觉、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感觉分级(S0~S4)、两点分辨觉。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6、9、12个月均获得随访,最长随访至术后30个月,平均(15.3±0.3)个月。术后12个月感觉恢复情况:S1 6例,S2 6例,S3 28例,S3+ 7例。其中31例超过12个月以上的系统随访,感觉分级结果在12个月以后无明显进展。S3+的7例患者两点分辨觉为9~15 mm,皮瓣的面积为1.5 cm×1.0 cm~1.8 cm×1.3 cm。其中缝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4例,测得两点分辨觉为11~13 mm,皮瓣面积为1.5 cm×1.0 cm~1.5 cm×1.5 cm。结论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术后30个月内,感觉较难恢复到S4,小面积的皮瓣感觉恢复更好,缝合指固有神经或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对皮瓣感觉恢复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联合应用修复指蹼不规则创面并重建指蹼的方法,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我科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对6例手部指蹼不规则创面患者,应用相邻的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进行联合移植一期修复,术后随访皮瓣的存活情况、重建的指蹼功能、供区病损情况、密歇根手功能简表等评价创面的修复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13个月,6例患者共12个掌背动脉皮瓣全部存活;皮瓣供区除瘢痕和色素沉着外,无严重功能性并发症;重建指蹼的分并指运动范围平均25°(15°~40°),掌指关节运动范围平均76°(60°~90°);根据密歇根手功能简表,各个维度的患者主观评分:整体功能75分(50~87.5分)、日常生活83.3分(62.5~100分)、工作能力64.6分(37.5~87.5分)、疼痛75分(50~100分)、外观68.8分(50~87.5分)、自我满意度79.2分(62.5~100分),合计总分74.3分(54.2~89.6分)。结论修复指蹼的不规则创面,联合应用两个掌背动脉轴形皮瓣的方法简单实用,外形美观,重建的指蹼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2014年5月—2018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6例相邻2指或3指掌侧瘢痕增生造成的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其中男4例8指、女2例5指,年龄13~51岁。患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90°,掌指关节屈曲60~80°,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远侧指间关节的被动伸指度数之和为-180~-120°。瘢痕切除、肌腱松解伸直患指后均存在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面积4.0 cm×2.0 cm~8.5 cm×4.0 cm。采用趾腓侧皮瓣、第2趾趾腹皮瓣及跖底皮瓣组成的三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4.5 cm×2.5 cm~9.0 cm×4.5 cm。供区跖底创面直接缝合,残留创面采用大腿外侧全厚皮修复。本组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血管危象。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质地柔软,触觉、痛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距离达6~8 mm;患指主、被动屈伸活动好;足部供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本文说明足趾蹼三叶皮瓣是修复掌侧严重瘢痕增生所致手指严重屈曲畸形,特别是相邻2指或3指瘢痕增生切除松解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3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采用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修复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并趾畸形患儿临床资料。评价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度(总分5~10分为满意),根据足趾功能及趾蹼坡度、深度评价手术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单足两趾并趾畸形患儿10例10足,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个月~9岁;右侧7例,左侧3例;均为软组织并连,不完全性并趾6足,完全性并趾4足。本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达(8.6±2.7)分,效果均满意。重建后的趾蹼的外观、颜色、弹性、质地与健侧趾蹼近似。末次随访时,分趾后足趾外展度为(43.57±3.82)°,与健侧(44.39±4.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趾蹼重建坡度为(42.03±5.49)°,与健侧(43.11±5.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重建趾蹼深度为(1.19±0.23) cm,与健侧(1.21±0.27)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趾蹼间近端风筝皮瓣是修复先天性并趾分趾后趾蹼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该研究病例数量尚少,随访时间短,患儿后期随生长发育过程的疗效还需进一步了解。
简介: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空前繁盛,而手作为参与制造的工具,很容易受伤,手指末节完全离断在手外伤中很常见,常见致伤方式有很多种:如切割伤、绞伤、砸伤、碾压伤、撕脱伤、热压伤等。往往使指体失去再植条件,如1、患有全身性疾病体质差或并发有严重的脏器损伤不允许长时间进行手术者不宜再植。2、断指伴有多发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者。3、手指血管床完整性破坏程度严重如由挤压伤引起的手指断离表现为手指两侧皮下瘀血即使接通血管因软组织广泛渗血血栓形成再植手指仍难存活。 4、离断指体缺血时间太长。5、1区的甲半月线以远的离断,指动脉弓终末支损伤,掌侧难以找到适宜吻合的静脉。6、部分小儿断指血管纤细,术中无法找到吻合血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经皮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腱性锤状指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B型超声引导经皮重建伸指肌腱止点的微创治疗。在B型超声引导下以PDSⅡ单丝缝合线经皮缝合伸指肌腱,向末节指骨基底牵拉,在末节指骨基底以直径1.0 mm克氏针钻孔,行伸肌腱止点重建。术后观察患指主动、被动伸直角度,伤口愈合情况,采用Crawford法评估手指功能。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20~53岁。4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9例失访。至末次随访时,患指主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46.5°±7.2°,改变到术后的6.4°±0.5°,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被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3.2°±0.3°,降至术后的0.9°±0.2°,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5,P<0.001)。术后未发生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Crawford法评估手指功能:优29例,良12例,可8例。结论B型超声引导经皮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腱性锤状指,手术损伤小,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9例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0~49岁。软组织缺损位于指蹼,缺损面积1.9 cm×5.5 cm~3.3 cm×7.2 cm,创面合并骨外露;均采用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皮瓣面积2.3 cm×6.3 cm~4.1 cm×8.5 cm。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微信及电话沟通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修复部位的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6~28个月,平均13.5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修复后拇、手指指蹼外形及肤色均接近正常,指骨间关节屈指活动度85°~90°,皮瓣感觉良好。结论应用第1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蹼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良好。
简介:目的探讨多指外伤近端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的修复方法与疗效。方法1996年6月-2005年3月收治6例多指近端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患者,累及2指者3例,3指者2例,4指者1例。一期采用游离髂骨移植分别重建各指骨缺损,然后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其中采用足背皮瓣4例,上臂外侧皮瓣1例,胸外侧皮瓣1例。二期行分指术同时做皮瓣部分修薄整形,3例患者另行伸指功能重建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9年(平均2年8个月)随访,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经二期皮瓣修薄整形后指背修复、外形美观,随访手部X线片示游离髂骨移植成活良好、具有正常指骨形态特征。3例患者肌腱移植重建指伸肌腱功能后远节指间关节伸直功能恢复。结论髂骨移植修复多指指骨缺损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是修复多指外伤背侧皮肤和指骨复合缺损的有效方法,后期皮瓣整形能使伤指恢复美观,伸指功能重建有助于恢复远节指间关节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修复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7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皮采用PDS Ⅱ单丝缝合线连续缝合伸肌腱并将肌腱远断端经骨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6周拔除克氏针后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伸位,8~10周仅夜间佩戴支具并逐步加强患指伸屈活动。应用t检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指远指间关节伸屈功能。结果入组36例,术后33例得到6~15个月随访,锤状指畸形矫正,患指活动无疼痛。患指远指间关节术前主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46.2°±6.3°,改善至术后的7.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2,P<0.05)。被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3.2°±0.3°,降至术后的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1,P<0.05)。按照Crawford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9指,良10指,可4指,优良率87.9%。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将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微创手术,可明显纠正锤状指畸形,并发症少,是治疗锤状指畸形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