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在接种疫苗的时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到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疫苗接种的400名婴幼儿为对象,将这400名实验对象婴幼儿儿童分为两组,一组做为实验组A,一组为对照组B,AB两组每组200名被试,对照组B进行疫苗接种时采用的是传统的接种护理方法进行接种护理。而实验组B除了传统的疫苗接种护理外,还对这200名婴幼儿被试进行了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结果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组A通过传统疫苗护理加上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接种婴幼儿童在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没有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对照组B低,从家长的角度调查看,婴幼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过程中疫苗接种人员的服务,家长相对更喜欢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组A的护理,通过调查实验组A的婴幼儿童家长对于儿童疫苗接种相关的内容了解的更多,婴幼儿童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反抗情绪和反抗行为明显低于对照组B。结论在婴幼儿童疫苗接种过程中,使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婴幼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婴幼儿家长更喜欢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接种疫苗的婴幼儿童接种疫苗过程中抵抗情绪和行为减少。因此,相对于传统接种护理方法,婴幼儿童疫苗接种过程中使用安全预防护理方法不良反应更少。可以在日常接种过程中普遍使用,值得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预防接种预约单对0~6岁儿童家长接种知识掌握及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接种疫苗的90例0-6岁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第一次接种时给予发放自制预防接种预约单。比较两组的疫苗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疫苗接种率。结果观察组经发放预约单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均明显高于经常规宣教的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3个月-6岁的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制预防接种预约单明显提高了0~6岁儿童家长对接种知识的掌握率及疫苗接种率,值得在儿童计划免疫门诊中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儿接种疫苗后死亡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的特征。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省疑似预防接送异常反应检测系统报告的数据及死亡病例,分析病发人群、季节分布及临床诊断,分析评估死亡个案接受疫苗的安全性及死亡率。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生预防接种后死亡婴儿25例,接受疫苗共35剂次,其中在预防接种后12h死亡41.89%,偶合症22例,接种异常反应1例,不明原因死亡2例。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AEFI报告发生率与死亡率报告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导致婴儿预防接种后死亡的最主要类型为偶合症,婴儿死亡发生的风险与预防接种无显著相关性,明确死因的重要因素为尸体解剖和个案调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1276例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的儿童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8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儿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比较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儿童配合率为92.47%,家长知识知晓率为96.24%,疫苗接种率为98.43%,对照组儿童配合率为81.19%,家长知识知晓率为85.27%,疫苗接种率为92.3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儿童家长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可有效提高接种效果及家长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乙肝疫苗接种成功率与疫苗接种量在成人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乙肝疫苗接种成人,将接种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接种者各有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种10μg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和20μg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比两组接种者的接种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接种者的接种成功率(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明显优于对照组接种者的接种成功率(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P<0.05)。结论对乙肝疫苗接种成人实施20μg的疫苗接种量,不仅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可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防控措施。相关防控措施实施后,将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以评估相关措施制定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部位感染在Ⅲ类手术切口患者中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Ⅰ类、Ⅱ类手术切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防控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针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概率,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40例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用时较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2.5%,护理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护理分析发现,良好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意义重大,而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好于进行常规护理,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同时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接种麻疹疫苗与未接种麻疹疫苗患麻疹儿童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麻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未接种麻疹疫苗,观察组患儿接种麻疹疫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口腔麻疹黏膜斑例数、WBC计数明显上升例数、咳嗽例数、肺炎例数与对照组患儿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疹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未接种麻疹疫苗患麻疹儿童相比,接种麻疹疫苗患麻疹儿童的临床表现及症状明显更轻,有助于患儿的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