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X线放射检查中陪检者穿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为降低陪检者的受照剂量提供技术依据和解决方案。方法于2019年11月,选择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某三甲综合医院放射科放射检查(X线和CT检查)过程中在检查机房内陪护的陪检者6 535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被提醒及指导分为未被提醒组(A组)2 126人次,被提醒穿戴组(B组)2 181人次,被提醒并指导穿戴组(C组)2 228人次,对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是否穿戴、穿戴是否完整)和不穿戴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A、B、C组陪检者防护用品的穿戴率分别为35.00%(744/2 126)、85.19%(1 858/2 181)、91.02%(2 028/2 228);完整穿戴率分别为15.00%(319/2 126)、54.79%(1 195/2 181)、88.00% (1 960/2 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969.06,P<0.01)。急诊、门诊、住院患者陪检者放射防护用品不规范穿戴的分别占47.39%(1 450/3 060)、28.63%(876/3 060)、23.99%(734/3 060)。拒绝穿戴防护用品的陪检者523人次,原因主要为担心患者病情情绪激动(33.8%,177/523)、病人病情紧急来不及穿戴(32.5%,170/523)。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陪检者放射防护用品正确穿戴率,可减少陪检人群放射照射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通过现场调查和对4个CT机房环境生物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对放射场所的布局、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分布进行分析,评价其生物安全的可靠性和风险点。结果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的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甲、乙医院各有3个CT机房,面积均为38.8 m2和4 mm Pb当量的屏蔽防护;方舱医院和砖混建筑医院的CT机房面积和屏蔽防护分别为20.0 m2、4 mm Pb当量和35.8 m2、3 mm Pb当量。8个放射诊断场所符合感染防控"三区两通道"的设计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T机房内患者触碰到的多个位点如检查床、机架内侧、地面等多处发现核酸阳性。放射技师通过手部、足底沾染造成操作间内操作台和地面的病毒污染风险。此外,机房内患者未触及的区域如观察窗和排风口等处也出现类似阳性。结论4所应急医院的8台CT设备和机房基本满足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检查场所需加强消毒的规范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粘液嵌塞的放射诊断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施行后前位高千伏胸片患者共 40例,包括胸部 CT扫描 20例、 HRCT扫描 9例、咳出粘液栓患者 32例。经病理证实,肺癌伴支气管粘液嵌塞共 10例、粘液栓经支气管镜取出 6例。结果: X线平片检查中,支气管粘液栓为树枝状( 30/40),仅 2例表现为肺不张;支气管粘液嵌塞 CT检查为树枝状( 14/20)。但在支气管粘液栓 CT片、 X线检查中,可知主轴走向和支气管走向完全一致,均为肺门,且随支气管扩张而出现改变。结论:针对支气管粘液嵌塞诊断, X线平片和 CT扫描联合诊断方式,能够对嵌塞形状予以直观评估,还可起到疾病诊断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食管癌疑似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9月,均实施超声内镜诊断、放射诊断,对比诊断符合率、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基层放射科的诊断准确率,对基层放射科提升诊断准确性和专业知识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基层放射科诊断准确率和从业人员影像学诊断能力进行评分,通过 对影像学检验以及 症状的诊断情况进行测评,将基层放射科从业医技人员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培训组,常规组通过日常基层放射科影像学诊断知识进行训练,严格要求放射科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断的严密性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常规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和影像诊断学培训,从而提升基层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 诊断准确率 。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常规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 8 分,而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 5 分,显著高于常规组。 结论 医院基层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 诊断准确率 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基层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基层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影像学基础知识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基层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创伤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医疗工作者为其提供数字放射技术诊断的方案产生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胸部创伤疾病治疗的20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各为100例患者,其中常规组使用常规放射技术方案,研究组使用数字放射技术方案,对两组病人诊断之后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了解数字放射技术的诊断方案。结果:在此次研究中使用两种不同放射技术进行诊断的病人,其最终的诊断时间和准确率之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准确率达到92.00%,诊断时间在11分钟左右。在相同的诊断背景之下,常规组病人的诊断准确率仅为62.00%,诊断时间则需要花费18分钟左右。结论:通过对两组病人的诊断准确率和诊断时间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使用数字放射技术的诊断方案,展开实际的诊断操作,可以将其诊断的精确率进行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诊断过程所花的时间。所以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数字放射技术对于胸部创伤而言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简介:[ 摘 要 ] :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运用普通发生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肿瘤患者 54 例,均接受 X 线诊断技术,评价 X 线诊断的应用价值,以此判断普通放射诊断技术的效果。 结果 54 例肿瘤患者经过病理学诊断良性 36 例( 66.67% );恶性 18 例( 33.33% ), X 线诊断良性肿瘤患者诊断有效率为 83.33% ( 30/36 ); X 线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有效率为 55.55% ( 10/18 ),应用 X 线诊断的准确率 76.92% 低于病理学诊断结果 100% ,有差异性( P < 0.05 )。 54 例患者 在 6 个月 随访期间,常会出现一些呕吐、发烧以及消化道疾病等。 结论 虽然基层医院的放射诊疗设备较为简陋, 诊断率低, 但若诊断医师经验丰富,是可以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症状, 辅助 简陋的诊断设备, 也可以较好的为肿瘤类型进行诊断 , 从而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折患者采用放射诊断出现误诊的影响因素,并做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骨折患者共11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放射性检查,检查方法包括X线、CT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发生误诊的病例数,并分析影响误诊的独立因素。结果:114例患者中发生的骨折类型主要有骨盘、脊柱、四肢、肋骨,误诊例数共11例,分别为2例、3例3例、3例,总体误诊率为9.65%。对可能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的因素分为患者自己、放射医师、设备因素、临床医师。结论:影响骨折类型误诊的因素是多样性的,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自身、放射设备、主治医师等多方面因素,改善可能影响的因素,将误诊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