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主要经济形态,进入21世纪后,数字经济更是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将其提升到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的地位。对中国而言,以知识和信息为生产要素、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作为发展动力的数字经济也正在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和重塑经济活动和发展前景。国家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并不单纯是经济问题,既需要国家做出长远的战略判断和准备,也需要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活力,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在构建新型数字经济体系过程中,需要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引擎,政府与企业一样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企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的宏观引擎如何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个微观引擎形成互动尤为重要。
简介: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世界银行(2006)中国120个城市调查数据构建的政府质量指标的匹配数据.检验了政府质量与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补贴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2)较高的政府质量可以有效提升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随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作用逐渐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主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意愿相对缺乏。本文研究结论证明,政府质量的提升可以使得政府以较小的补贴强度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目标。
简介:创新投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类型的创新投入对一国生产率改善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学理上的解释需深入研究创新活动的内部反应机制。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于研发资本存量的测算,构建反映创新投入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创新投入结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功效的发挥存在一定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程度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最大,应用研究偏效应短期内为负值,而试验发展的作用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偏效应最大,试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三部分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因此,改善我国创新投入结构时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简介:[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简介:[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简介: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一个改进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金融资源扭曲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非线性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资源错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资源错置并不一定完全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减损,这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金融资源错置通过直接效应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减损0.8021%,并分别通过对人力资本市场、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和对外贸易市场产生抑制作用,间接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减损,减损度分别为-0.3240%、0.6335%、0.1220%。
简介: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采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域工业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CDM模型分析工业行业在回应环境规制时的创新行为差异,以及不同创新行为对工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不考虑环境规制的情况下,研发强度对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考虑环境规制的情况下,研发强度仅对策略性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实质性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策略性创新对TFP和GTFP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发明专利创新才是促进工业绿色增长的驱动因素。(3)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工业存在以"小发明""小创造"回应政府环境规制的策略性创新行为。从创新绩效来看,实质性创新能够促进三大地区的TFP和东、中部地区的GTFP,但是策略性创新只对西部地区的GTFP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