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中国当代社会的变革,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在中西当代文化交流中处于弱势地位越来越不满。这本来有助于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然而,有些文学批评家却不是在把握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的根本性质的基础上超越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局限,而是基本否定了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认为西方现当代文学理论在文学文本解读上是低效或无效的,甚至质疑了文学理论在懈读文学文本上的能力。这种贬低文学理论的倾向在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界很有市场,并有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无助于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有序发展,而且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批评在促进中国文艺多样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在引领这种多样化的文艺的科学发展上却“失语”了。有人认为,文艺批评“真正的要害或问题,在当下主要是没有是非观、价值观和立场。”还有人指出,当前文艺批评‘缺少应有的价值评判,没有担当起它所理应担当的责任。”而当前文艺批评如果要摆脱这种困境,就不但要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而且要站在人类历史的制高点上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科学发展。
简介: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日益恶化的当代文艺批评生态环境,就必须纠正文艺批评家在文艺理论发展上的片面认识和提高文艺批评家的素养。文艺批评家绝不能只是跟在文艺创作后面跑,还要承担他们在社会分工中的社会责任,反映不同时代的民族和阶级或集团对文艺的根本要求。文艺批评家只有较好地处理文艺批评的理论分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艺批评分歧。文艺批评家既要重视文艺理论创新,也要重视对一些文艺理论创新的集大成,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文艺理论体系。文艺批评如果在把握文艺批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文艺批评家的理论贡献,并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日益恶化的当代文艺批评的生态环境。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文艺批评的批评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近来,人们对文艺批评的不满达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而文艺批评之所以陷入这种难堪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是人们对文艺批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导致文艺批评的社会环境的恶化,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文艺批评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
简介:近20年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出现"失语"、"缺位"、"告别理论"等诸多问题与倾向,这不仅遭到多方责难与质疑,也产生若干理论分歧。在本访谈中,一方面,熊元义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绕开分歧,只有深入地解决分歧、才能真正推进文艺批评的深化——由此提出文艺批评的理论自觉问题。另一方面,熊元义着眼于对中国悲剧的研究,他将中国悲剧精神概括为:邪恶势力可以碾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能压弯我们的脊梁。身躯倒下了,灵魂仍然要战斗。力图将悲剧问题与当代艺术批评实践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熊元义通过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现状的反思,指出我们需要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界民族艺术观的发展,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