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肌腱劈开延长治疗上亢进A型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上肌腱劈开延长8例(14眼)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上亢进程度行上肌腱劈开延长,上亢进+1者延长4~5 mm,+2者延长5~6 mm,+3者延长7~8 mm,+4者延长8~10 mm。观察手术对患者A型斜视、眼球客观旋转及立体视功能影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8例(14眼)行上肌腱劈开延长,同时矫正患者水平斜视。其中2例患者行单眼上肌腱劈开延长,6例患者行双眼上肌腱劈开延长。除1例患者外,余患者术后A型斜视消失;所有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明显减小,6例双眼手术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22.5±9.4)PD]减小为[(3.3±10.1)PD] (t=10.78,P<0.001),A型斜视矫正量为(19.2±4.4)PD;14眼术后上亢进程度[+0(0~0.2)]轻于术前[2.0(2.0~3.0)] (U=6.50,P<0.001);客观旋转度使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测量,14眼术后旋转斜视(-0.6°±6.0°)较术前(+5.7°±5.7°)明显改善(t=6.98,P<0.001),旋转矫正量为6.3°±3.4°。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上麻痹及V型斜视改变。术前所有患者原在位均无立体视,术后2例患者获得原在位周边立体视(400″),1例患者获得中心凹立体视(20″)。结论:上肌腱劈开延长可明显改善上亢进A型斜视,可改善患者客观内旋及部分患者原在位立体视功能,且术后不易继发上麻痹等并发症。

  • 标签: 上斜肌A型斜视 旋转斜视 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 深度知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直移位(SRT)、上直移位联合加强缝线(SRTA)与垂直移位(VRT)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42例(42只眼)患者资料。根据式分为:SRT组(16例),即SRT联合内直后徙(MRc);SRTA组(13例),即SRT联合Buckley缝线和MRc;VRT组(13例)。分析比较3个组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3个组间性别分布、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斜视度数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SRT组、SRTA组、VRT组术后12个月斜视度数分别为(+0.8±5.8)、(+0.8±4.5)、(+1.2±2.5)三棱镜度(PD),均低于术前的(+82.8±17.2)、(+77.7±26.1)、(+71.5±18.6)PD;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斜视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的麻痹眼外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如SRT组、SRTA组、VRT组术前外转功能分级分别为(-4.4±0.5)、(-4.4±0.5)、(-4.5±0.5)级,术后12个月分别为(-2.3±0.7)、(-2.2±0.5)、(-2.1±0.6)级;但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3个组之间麻痹眼外转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组术后1、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个月麻痹眼内转功能分级,SRT组[(-0.9±0.6)、(-0.8±0.6)级]与SRTA组[(-1.5±0.5)、(-1.4±0.5)级](t=-2.62、-2.52)、SRTA组与VRT组[(-0.8±0.8)、(-0.6±0.7)级](t=2.62、3.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第一眼位获得立体视患者的比例3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旋转复视、眼前节缺血并发症。SRTA组中2例术后眼下斜视4~5 PD伴上转轻度落后。结论SRT、SRTA和VRT均能有效治疗完全性展神经麻痹性斜视且疗效相当,矫正眼位并能改善患者外展功能,恢复双眼视功能,疗效稳定,术后较少出现垂直及旋转斜视。

  • 标签: 眼球运动 眼外科手术 上直肌移位术 垂直肌移位术 展神经麻痹 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 报道带蒂比目鱼移位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效果  方法 2015-2022年应用带蒂比目鱼移位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10例  结果 10例瓣全部成活  结论 带蒂比目鱼移位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伴胫前软组织缺损手术相对简单、安全、成功率高。

  • 标签:     比目鱼肌瓣  修复  胫前软组织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阻滞在体外冲击波碎石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腰阻滞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石率、排石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不良反应及对镇痛效果满意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排石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min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90以及120 min,观察组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2%(1/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1%(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率[98.18%(54/55)]高于对照组[88.68%(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阻滞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中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利于患者的术后排石,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超声检查 腰方肌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引导下腰和腹横平面阻滞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手术前后围期镇痛的作用,并探讨腰阻断对病人血液凝固和免疫的影响,研究了适合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1.选择某医院的腹腔镜结肠癌病人共计,男女均可,年纪在,体重指数在,。2.分类:通过采取随机分类的技术,把45个病人分成:腰阻滞结合全麻组,腹横水平阻滞结合全麻组和单纯性全麻组。3.单腹腔灌注麻醉方案:全麻药物诱导前,进行超声诱导下双侧腰阻碍,每侧给与,每侧给与,进行单一静脉注射全麻。所有的病人,在术后所采取麻醉保持方式都是用,维持。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维持。结果:1.把三组病人性别、体重指数以及手术时间等各项信息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结果。2.感受障碍的例数高于;术后24h和36h随访时,内感觉被阻断的例数高于。3.的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与比较,时间点的值显著增高;4.异丙酚的用量较降低,Q组异丙酚的使用减少,;三组复苏时间比较无显著性。5.对比,的血栓弹性图参数、值均无显著性。6.和48hCD3+含量高于,;与术前对,,在手术后,明显降低(P

  • 标签: 超声 结直肠癌 腰方肌阻滞 作用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额瓣悬吊和提上睑缩短治疗上睑下垂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纳入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额瓣悬吊与提上睑缩短矫正上睑下垂术后疗效的临床对照试验,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3篇文献共1 308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研究组用额瓣悬吊,对照组用提上睑缩短。两组术后疗效比较,OR=2.91,95% CI:1.57~5.39,P<0.01。两组术后眼睑闭合不全程度MD=-1.05,95% CI:-1.43~-0.68,P<0.01。两组术后上睑下垂欠矫发生率比较,OR=0.24,95% CI:0.16~0.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额瓣悬吊治疗上睑下垂术后疗效优于提上睑缩短,术后并发症更少。

  • 标签: 专题Meta分析 治疗结果 额肌瓣悬吊术 提上睑肌缩短术 上睑下垂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原发于直肠粘膜上皮或结肠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在40岁-80岁阶段的男性群体中具有较高的病发率。直肠癌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便意频繁、排便后肛门下坠感以及血便等,手术方式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应患者病灶位置具有复杂性,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利用影像学进行辅助治疗,为主治医师提供清晰的视野,对提升病灶组织清除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超声引导下腰阻滞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 标签: 超声引导 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 结直肠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是围手术期常用的镇痛方法,可辅助全身麻醉应用于腹部手术。目前关于QLB后沿神经阻滞范围出现皮肤大面积泛红的疑似过敏病例报道较少。文章报道1例腹腔镜下肾上腺瘤中应用后路QLB后出现大面积皮肤潮红的病例,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围手术期过敏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思路。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肾上腺瘤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阻滞与腹横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腹横平面阻滞,试验组接受腰阻滞,观察阻滞后30min(T0)、术后1h(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的舒适度(BCS)评分情况、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T0-T5,两组的B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术后48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老年 腹部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例1为44岁右眼眶肿物渐增大2年女性患者,例2为25岁右眼球突出2个月女性患者。2例患者均表现为眼球突出,并可扪及眼眶下方肿物,无视力下降,MRI检查均显示眶内类圆形边界清楚占位,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混杂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均诊断为右眼眶良性占位病变,且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肿物切除中见肿瘤的远颅端移行为正常神经条索并进入下,结合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瞳孔散大、下麻痹状态,证实肿物为起源于动眼神经支配下分支的神经鞘瘤。

  • 标签: 神经鞘瘤 眶肿瘤 动眼神经 动眼肌 眼肌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围期护理效果。方法:抽选2021年1月-2021年11月在本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的78例腹股沟疝病患,以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39)。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全程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患的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6%、17.95%,数据差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缩短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疝病患的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实施。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半关节置换组35例和内固定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使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种式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定性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43.6±6.9) min]、出血量[(59.4±13.2) ml]、住院时间[(10.2±2.1) d]方面均明显少于半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73.9±8.8) min(t=-16.234,P<0.05)、出血量(296.1±19.5) s(t=-60.643,P<0.05)、住院时间(14.9±1.6) d(t=-10.6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5%(15/37)]明显高于半关节置换组[17.1%(6/35),χ2=4.7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半关节置换组再手术率[2.9%(1/35)]明显低于内固定组[21.6%(8/37),χ2=5.7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68.6%(24/35)]优于内固定组[40.5%(15/37),χ2=5.6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其他随访时间点,两组髋关节功能具有相似改善效果。结论对于老年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虽然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半关节置换具有术后总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早期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在远期功能恢复方面,两者具有相似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对某些患者来说,半关节置换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 标签: 半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未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阻滞(QLB)连用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80例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随机抽签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腰麻结合丙泊酚,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阻滞与丙泊酚,分析两组的术后VAS评分、肠道恢复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苏醒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VAS评分、并发率均更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苏醒时间、肠道恢复排气和首次下床时间均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 丙泊酚 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屈肌腱断裂患者采取不同修复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选取82例于我院收治的手部屈肌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津下双套圈修复治疗,参照组采取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与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 TAPB)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肋缘下TAPB组(T组)和QLB组(Q组)。全身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TAPB或QLB,两组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术后48 h地佐辛注射液使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长、神经阻滞操作时长、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Q组术后2、4、6、12 h静息状态及术后2、4、6、24 h运动状态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T组(P<0.05),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迟于T组(P<0.05),术后24 h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术后48 h地佐辛用量明显少于T组(P<0.05);Q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长明显长于T组(P<0.05),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低于T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T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肋缘下TAPB比较,QLB可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腰方肌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疝在治疗中应用无张力疝修补的疗效。方法: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选择我院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治疗,试验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比参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本研究得出最适合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7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参照组和针对性护理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管理,而研究组35例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术后护理后患者治疗满意度及术后患者复发率做出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7%高于对照组37.2%,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患者25人(71.4%)高于观察组术后复发患者为8人(23.5%)。结论:延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患者术后护理中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减少患者术后复发几率。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