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斜视手术切口对患者眼表环境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信阳市中心医院眼科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斜视手术126例(126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改良Parks切口组)、B组(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组)、C组(Swan切口组),每组42例(42眼)。对比三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CFSI)、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SDI)、干眼症状评分、斜视角、并发症及总体有效率。结果术后1个月与术前对比,A组BUT差值(7.19±1.81)s、SⅠt差值(4.36±1.45)mm/5 min、CFSI差值(4.19±1.76)分、OSDI差值(32.02±6.49)分、干眼症状评分差值(2.73±1.20)分及斜视角度差值(31.10±11.49)度均高于B组[(5.21±1.64)s、(2.83±1.02)mm/5 min、(2.40±1.19)分、(27.54±6.06)分、(1.78±0.25)分、(25.57±8.23)度],也高于C组[(4.88±2.05)s、(1.67±0.74)mm/5 min、(1.88±0.62)分、(25.97±4.36)分、(1.50±0.17)分及(23.17±6.85)度],3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34、37.77、62.15、12.69、34.20、8.45,均P<0.05)。3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9、16.04,均P<0.001)。且A组总有效95.24%(40/42)高于B组的76.19%(32/42),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9.52%(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61.90%(26/4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28.57%(1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斜视矫正手术中改良Parks切口较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及Swan切口对患者泪膜、眼表功能影响更小,疗效更优,舒适度好,并发症更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近穹窿部结膜(Parks)切口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斜视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改良Parks组30例。对照组采用角膜缘梯形结膜瓣切口,改良Parks组采用改良Parks切口。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斜视角度,并进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评估疗效,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改良Parks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分别为(9.16±1.74)s、(7.51±1.36)mm/5 min,对照组分别为(7.57±1.45)s、(6.05±1.14)mm/5 min,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均缩短,泪液分泌量均减少,改良Parks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5、4.506,均P<0.05)。术前,两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斜视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改良Parks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斜视角度分别为(5.14±1.51)分、(10.68±1.75)PD,对照组分别为(6.25±1.73)分、(15.95±2.14)PD,两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上升,斜视角度均下降,改良Parks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斜视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8、10442,均P<0.05)。改良Parks组总有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80.0%(24/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0%(0/30)]、不适率[53.3%(16/30)]均低于对照组[13.3%(4/30)、80.0%(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4.286、4.800,均P<0.05)。结论改良Parks切口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具有更好的斜视角度改善效果,同时有利于保护泪膜功能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不适率。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我们全科护理人员对在科的斜视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这样也能够比较好地、有效地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和自身护理质量;也能够尽快缓解来自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方法:评估斜视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等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以此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积极给予实施。结果:自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们科住院治疗的11例患者中,均没有出现患者担心的不良后果和疾病相关后遗症。结论:因为我们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和准备,也对其家属做耐心细致地宣教,又实时给予积极有效地治疗是斜视矫正手术成功的关键。斜视是指两眼融合功能失去控制作用,使两眼处于间歇性或经常性偏斜状态。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穹窿部微小结膜切口斜视手术中的配合及护理要点及操作规范,为实现儿童斜视手术微创化提供护理平台。方法回顾50例儿童微小穹窿部结膜切口斜视手术,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特点及效果。结果儿童微小穹窿部结膜切口斜视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针对不同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密切观察眼-心反射、术后观察出血及心率变化,可协助手术医师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的护理操作,可明显提高微小穹窿部结膜切口斜视手术患儿的依从性,简化术后护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120例,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A组(4~7岁)40例,B组(8~10岁)48例,C组(11~14岁)32例。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的双眼视觉及眼位情况。结果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A组为100.00%(40/40),B组为72.92%(35/48),C组为53.13%(17/32),3组患儿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位正位率A组为97.50%(39/40),B组为70.83%(34/48),C组为56.25%(18/32),3组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4,P<0.05)。结论年龄4岁以上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年龄越早,手术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