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吐谷浑与现代土族的联系在学术界尚存分歧,主要分歧点有以下几点:古代的吐谷浑人是否是现代土族的主体民族或来源之大部?历史上的吐谷浑国立国历经三百五十多年,吐谷浑国是否是以土族先祖为主体的部族国家?唐末,吐谷浑国被吐蕃灭亡之后吐谷浑人分散四处,甘青故地是否仍有吐谷浑人的遗留族群?上述的疑问,成为解决土族争论中的关键点。至于土族究竟与吐谷浑人、霍尔人抑或蒙古人是“”还是“流”的关系?它们是直接的承接,还是仅仅就是间接的体间的融合?上述的诸多疑惑需要学术界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如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尝试进行整合性研究,应该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土族族源 吐谷浑 霍尔 族群认同 话语权 象征
  • 简介:先秦楚人的记忆与民族认同,经历自西周晚期到战国时期数百年的缓慢变迁,完成了从蛮夷认同到华夏认同的心路历程,以屈原《天问》诗篇所表达的颛顼后裔的记忆与身份认同为标志,楚人在战国后期已完全融于华夏民族,实现了由蛮夷到华夏、由边缘到中心的重大转变,并最终成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核心主导力量,楚人的心理转变历程,在中华民族形成历程中具有典范意义。楚人融入华夏民族的道路,也是同时期其他周边民族以及后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民族、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所经历的共同道路。

  • 标签: 华夏民族 民族认同 源记忆 楚人 蛮夷 先秦
  • 简介:彝族是复合型民族,彝族的是多元的。在地缘政治上,彝族的形成和古蜀国、楚国、滇国、夜郎、南诏均有关系;在具体上,彝族的形成比较明显地与羌、濮、昆、叟、劳浸、靡莫有关。

  • 标签: 彝族 族源 复合型民族
  • 简介:蒙古的天鹅型传说与满族的三仙女传说同为阿尔泰民族中的传说,通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能探究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为构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类的生态伦理观,规范人们的生态行为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深层次地认识蒙古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生态意识表达的根源具有重要启示。

  • 标签: 民间传说 蒙古族 满族 族源 生态意识
  • 简介:鄂伦春神话作为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学作品,不仅是民族历史、社会生活面貌的再现,还引导和强化着民众对本民族的认同,并以独特方式为其他学科提供资料、依据,是研究鄂伦春民族起源的宝贵资料之一。

  • 标签: 鄂伦春族 神话 族源 民族认同
  • 简介:<正>研究达斡尔的历史起源,是民族历史研究中比较困难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深入了解、认识达斡尔的历史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达斡尔问题的研究,一百多年来,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清道光三年(1823年),达斡尔学者花灵阿撰写了《达呼尔索伦源流志》,开创了达斡尔历史起源问题研究的先例.尔后,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也对达斡尔来源问题产生了兴趣,清朝统治者曾先后两次派专人到达斡尔聚居地区调查达斡尔的来源.第一次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调查结果说达斡尔是女真的后

  • 标签: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 族源研究 契丹人 清朝统治者 历史起源
  • 简介:<正>回族人口现有七百二十多万,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而居第二位,但其人口散布最广。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几乎没有一个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正说明了这种状况。但在这种大的分散中又有大小不同的聚居,这种特点在回族自治地方的建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省一级的。此外,新疆有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甘肃有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有化隆、门源两个回族自治县,河北有大厂、孟村两个回族自治县,云南有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贵州则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然,在全国各地尚有大大小小的聚居村寨、街道。回族的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是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我们只要探索回族史,对此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回族史,特别是关于回族的研究,迄今为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意见:

  • 标签: 回鹘 喀喇汗王朝 回族 葛逻禄 族源 中亚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土族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认识方面也逐渐趋于一致,达成一些共识。逮至2002年土族学者吕建福教授的《土族史》问世,在土族的认定方面便似尘埃落定。这主要是缘于《土族史》重视和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凭借坚实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基础,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的追溯考证,提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使得《土族史》具有了学术上的权威性。土族源于吐谷浑的结论,不仅为青海土族研究会所采纳,也为广大土族群众所接受。实践证明,土族的认定,对挖掘土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土族学者祁进玉先生近期出版《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一书,重新拾起土族认定的话题。作为学术问题,什么时候都可以研究和探讨,只要探讨的价值取向正确、探讨的方法得当,自然是应该鼓励的,也会有一定的收获。祁进玉先生的专著出版之后,引起学界的一些反响,本刊特刊载桑吉仁谦、程起骏、任玉贵等的文章,自然是学术上的一种回应。本刊无意由此再引起一轮土族的争论,只是倡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性的学术氛围,以期呵护学术领域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 标签: 土族族源 历史记忆 重构 《土族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术态度
  • 简介:尽管“民族认同”已成为学术界不断泛化的话题,但是,关于何谓“民族认同”还存在诸多疑惑.无论是原生论(根基论)固守民族认同乃血缘认同,还是工具论(环境论)坚持民族认同是地域认同;无论是主张从内涵到边缘的研究理路,还是坚持从边缘到内涵的研究取向,客观民族主义与主观民族主义似乎并不完全对立.那么,如何对待民族认同问题?或许理想的途径是既要从民族认同来探求内涵,又要重视民族认同的流,去辨析含义.为此,考察“民族认同”的与流及其认同变迁,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民族认同 血缘认同 地域认同 认同变迁
  • 简介:<正>哈尼共有125万多人口(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是我国西南边疆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山居农耕民族之一。但由于历代汉文史籍文献记载较少,本民族又无文字记载可供探研,在其问题研究中,学术界观点颇有分歧,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既是一个人们共同体,又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而不是什么永恒凝固不变的东西,也不是光靠血缘纽带维系着的群体;民族有其自身形成、发展、消亡的必然规律和条件。几乎人类世界所有的民族、在其形成、发

  • 标签: 族源研究 农耕民族 西南边疆 人们共同体 民族学 共同地域
  • 简介:土族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民族,但是她的问题至今尚未定论。这个任务的解决,不能不是民族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的责任。为要考查其,不能不首先考查一下目前的人口分布及其过去的状况。土族目前有十二万四千余人(1980年底),主要聚居在湟水之北和祁连山之阳的山谷地带及其毗邻地区。互助有

  • 标签: 族源 蒙古人 鲜卑人 西宁府 阻卜 秦边纪略
  • 简介:认同(ethnicidentity)的增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当代民族现象,它的出现与世界的全球化背景有着必然联系.本文对认同作了概念性解说,指出认同的增强有着全球化因素的支撑,它是个性的张扬,世界多样性的表现,同时也是民族过程(ethnicprocess)的反映.当代世界民族过程既是民族现象不断扩张和弥漫的过程,也是民族不断分解自己、泛化自己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一现象仍将持续.

  • 标签: 全球化 族性认同 民族过程
  • 简介:黑龙江各族先民,为缔造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论述了达翰尔的历史来源和其创造的高度文明,阐述了达翰尔的历史功绩。

  • 标签: 达斡尔族 族源 文明 黑龙江
  • 简介:对有关哈萨克族的历史沿革情况作了概括的介绍,并着重从哈萨克族的称、、系谱以及人口分布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标签: 哈萨克族 历史 沿革
  • 简介:蒙古地区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从匈奴以来,大大小小的民族和部落出没在这个广阔的高原地带,兴衰频繁。十三世纪以后,在蒙古地区形成了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的共同性,以及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蒙古。蒙古继承了我国北方各民族长期的分化和溶合的历史,把各式各样的部落和居民溶成一个民族。蒙古问题同我国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多年来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争论题目。中外学者提出过种种说法,其中每一次科学的严肃的探讨都推动了研究的前进。不断综合前人研究的积极成果,提高研究的水平,会使这一问题愈来愈接近于最后的解决。

  • 标签: 北方民族 蒙古地区 契丹人 蒙古人 匈奴人 族源
  • 简介:一、人口与分布保罗和路易斯认为,泰国傈僳大概是于1921年前后从缅甸迁徙而来的。第一批进入泰国的傈僳只有4户人家,他们住在清迈一个叫会三的村庄,同年又有另外15户人家迁到这里。数年后,傈僳开始向四周扩散,一些人迁移到了清莱府北部一个叫多亦昌的村子。JiachimSchliesinger认为,傈僳迁徙到泰国的历史最早不超过150年,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二战后迁来的。②还有的学者也认为,迄今为止傈僳在泰国已经经历五代人,大概100年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泰国僳僳族进入泰国的时间比较晚,人数也不多。

  • 标签: 傈僳族 泰国 文化认同 1921年 清莱府 二战后
  • 简介:彝,旧写夷。中国东方,古代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日“九夷在东。”《后汉书》著有《东夷传》。在云南的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刺、哈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日“百夷。”

  • 标签: 彝族 族源问题 中国 氐羌族系
  • 简介:自19世纪中期由著名的中国边疆史地学家何秋清考证发人曾定居吉林省辉发河流域以来,近人陈汉章等相继研究并著文认同,郭沫若等则以发人即貊人或秽人而否定了发人的存在。其研究成果散见于《王会篇笺释》、《周书后案》、《管子集校》等书中。国外也有同样的分歧意见。拙文将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略抒己见,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发族源 发文化 吉林 辉发河流域
  • 简介:本文根据出土墓志和文献记载,结合琐罗亚斯德教礼俗及中古祆教史,对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宗教信仰进行考察。认为其来源於中亚米国,从粟特後裔身份,“火正後人”及“好洁之癖”等方面来看,其保留了祆教某些礼俗的痕迹。当然,随着米氏在华世代久居,其华化色彩更深,像许多儒士那样,以佛教为精神寄托。

  • 标签: 粟特 祆教 华化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