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多重作用。通过回顾和分析现有研究,本文揭示了俯卧位如何有效促进早产儿的呼吸功能、消化系统发育及睡眠质量的提升。俯卧位不仅减少了呼吸暂停的发生,还改善了呼吸效率,促进了胃肠蠕动和营养吸收,同时提高了早产儿的睡眠质量。本文总结了俯卧位护理的实践要点和注意事项,为临床早产儿护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俯卧位护理的方式来对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干预,探究其是否能够有效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维护早产儿的生命安全。方法:从我院接生的早产儿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早产儿一共50例来进行研究,这些早产儿接生的时间段为2017年6月到2019年3月。保证这些早产儿身体特征方面不会具有过大的差异性,然后将这些早产儿随机平均分为A、B组,A组早产儿利用俯卧位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临床研究,将早产儿俯卧位置于暖箱中,头部抬高15°,偏向左侧或者是右侧,而B组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护理方法,然后医护人员需要将A、B组患者的呼吸暂停次数、疗效、住院时间等进行记录以作对比分析。结果:A组早产儿住院天数(18.94±2.41)d,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体位护理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随机将早产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俯卧组,对照组为仰卧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情况、呼吸和心率变化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消化不良、呼吸暂停以及心率过缓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心率和呼吸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俯卧位开展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早产儿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值得广泛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对呼吸暂停的作用。方法将106例早产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俯卧组和仰卧组各53例,俯卧组,喂养后30分钟取俯卧位,头部抬高倾斜约15°,头偏侧(左右交替),四肢呈蛙状位,每天俯卧位时间为18~20小时。结果出生后7d治疗组,俯卧位护理可有效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奶量增长较好,缩短静脉营养使用时间,减少早产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增加睡眠时间,减少肺出血发生。结论早产儿采取俯卧位护理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并有利于患儿生命质量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护理干预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方法:从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早产儿中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采取左右侧卧位+俯卧位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左右侧卧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呼吸暂停次数及发作时间、住院天数、氧疗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暂停次数及发作时间、住院天数、氧疗时间都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俯卧位护理干预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呼吸暂停问题的发生,让患儿更快康复,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极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极早产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4例退出研究,79例完成治疗和观察(仰卧位组37例,俯卧位组42例),以容量辅助/控制模式机械通气。俯卧位组患儿每仰卧位通气4h行俯卧位通气2h。分组干预之前以及分组干预后仰卧位组每6h、俯卧位组每于转换为俯卧位后的1h,分别记录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命体征。结果俯卧位组FiO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的PO2/FiO2比值高于仰卧位组,而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H、BE、心率和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通气能改善机械通气极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简介:摘要:在这个充满期待与焦虑的旅程中,养育早产儿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早产儿的到来常常伴随着许多未知和担忧,但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爱与关怀。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养育早产儿的方方面面,希望为父母们提供科学的知识和实用的建议,让他们能够更加坚定地走过这段早产儿养育之路,迎接未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