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溶栓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溶栓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溶栓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明显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介入组和非介入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h、6h、3d以及7d后NIHSS评分,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7d后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介入治疗组在治疗7d后比非介入治疗组的NIHSS评分要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和非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对治疗脑梗死都有疗效,而脑梗死患者通过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非介入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实施介入导管溶栓治疗以及外周静脉溶栓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3例)选择外周静脉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介入导管溶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溶栓效果以及患肢消肿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消肿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介入导管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溶栓效果的提高以及患肢消肿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效果和安全,希望为医疗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进行治疗的20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方式,获得足够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随访和记录。对于每个患者进行(12±3.5)个月随访,统计各项患者的数据信息。结果 溶栓后治疗之后呼吸频率降低,心率也会减慢;治疗结束后肺动脉氧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也会升高。溶栓环节没有发生严重的出血不良事件,复发概率为4%,病死率为3.5%。结论 肺动脉介入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功能、右心功能以及预后,治疗效果好且属于微创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急性脑梗塞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方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介入溶栓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治疗前后患者NHISS评分、BI指数;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塞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相近,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BI指数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B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方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