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病人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心脏骤停病人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效果。结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观察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OPCⅠ级、自主循环恢复、24小时内存活率以及出院后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对于心脏骤停病人的人脑复苏具有突出效果,不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高且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精准心肺复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我院使用“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前入院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使用“精准心肺复苏模式”后入院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ROSC(自主循环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OSC、24小时存活率、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GCS)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展开“精准心肺复苏模式”,能够有效提高24小时存活率,促进患者自主循环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她有过无数个代号——塞纳河的无名少女、塞纳河的蒙娜·丽莎、复苏安妮,以及世界接吻最多的少女。她的生平无人知晓,但死后却成为急救培训模型,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接受过心肺复苏术(CPR)培训的人都亲吻过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这幅天使面孔背后的故事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标准心肺复苏对危重儿童生命体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均接受标准心肺复苏护理,观察组(52例)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标准心肺复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功能、氧合功能、基础体征、血气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态肺潮气容量(VT)、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1、2.871、2.285、12.300,P<0.05);观察组患儿动脉氧气含量(Ca0-)、静脉氧气含量(CvO)、氧合指数(P/F)高于对照组,呼吸指数(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7、2.098、3.018、2.801,P<0.05);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sO:)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P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5、2.738、2.931、2.989,P<0.05)。结论: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标准心肺复苏可有效改善心脏骤停危重症患儿的呼吸功能及氧合功能,对促进患儿基础体征、血气指标恢复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简介: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人数达到3.3亿,每年约54.4万人经历心脏性猝死,且80%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中。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极低,我国仅有不足1%(发达国家12%~15%),其主要原因是院外心肺复苏实施率较低且质量较差。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普及率、心肺复苏设备配备率、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的比率均不足1%。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是一种关键的急救技术,用于维持或恢复心脏和肺部功能的正常工作,为了保证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探析急诊内科心肺复苏术患者的急救措施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36例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参照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8.89%,研究组为66.67%,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急诊内科心肺复苏术患者建立绿色通道、予以气管插管、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判断患者的意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心肺复苏操作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提高复苏成功率,减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