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皮瓣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瓣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皮瓣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皮瓣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皮瓣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未成年兔骺板损伤模型,探究隐血管骨膜瓣预防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的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将30只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解剖其膝关节血管,设计隐血管骨膜瓣。用直径为3.0 mm克氏针损伤幼兔单侧股骨远端骨骺,建立骺板损伤的模型,为实验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对损伤的骨骺分别进行以下处理:A组实验侧切取与C组实验侧相同大小的骨膜并舍弃;B组实验侧在损伤区填充不带血管蒂的骨膜瓣;C组实验侧在损伤区填充隐血管蒂的骨膜瓣。术后24周测量股骨标本的长度及内外翻角,评估骺板损伤对骨骼生长的影响,并通过脱钙标本的剖面观、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评估隐血管骨膜瓣预防骨桥形成的效果。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内及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B两组实验侧股骨均较对照侧表现出明显短缩与外翻畸形,组内两侧股骨长度与外翻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实验侧股骨长度及外翻角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面观显示A组骨骺损伤区出现骨桥,与周围骺板界限清楚;B组损伤区骨膜瓣被吸收,以纤维组织填充为主,伴有少许浅白色骨组织形成,与周围骺板界限清楚;C组损伤区由与骺板色泽相同的乳白色透明软骨组织填充,与骺板界限不清。HE及甲苯胺蓝染色发现,A组损伤区填充大量的骨组织,未见软骨组织;B组损伤区主要为纤维组织,可发现少量的骨组织;C组沿着损伤区隧道有大量透明软骨组织形成,且与正常骺板连接紧密。结论骺板损伤后隐血管骨膜瓣填充可预防骨桥形成,避免患肢出现短缩及成角畸形。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皮瓣、逆行旋转皮瓣等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股前外侧皮瓣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皮瓣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修复后皮瓣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皮瓣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皮瓣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简介:目的通过对传统游离皮瓣与穿支皮瓣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皮瓣、手术风险、成活率及术后功能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试图找出预防、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1320例游离皮瓣、肌皮瓣及穿支皮瓣病案资料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300例,(180例传统皮瓣、120例穿支皮瓣)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5~5年。从皮瓣选择、设计、切取、移植、供受区的处理以及修复后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项分析原因,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预防、应对的措施和方法。结果300例皮瓣,因故放弃和失败10例,成功率为96.7%,术后皮瓣坏死率为3.3%。术中发生血管危象38例,其中传统皮瓣16例,穿支皮瓣22例,传统皮瓣经对症处理解除危象27例,手术挽救成功1例;穿支皮瓣对症处理解除危象19例,1例失败放弃,2例穿支皮瓣部分坏死。完全失败10例。本组急诊皮瓣手术32例,感染率仅为3.2%。慢性创面268例,感染率为8.58%,慢性创面感染率远高于急诊创面。其它还有:边缘愈合不良及部分坏死、皮瓣与受区匹配问题、供区遗留创面、瘢痕,功能障碍等问题。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障皮瓣成活的关健。严格遵守皮瓣切取原则,控制好修饰性切取适应证,注意皮瓣张力是皮瓣手术的技术要求。手术供区正确封闭处理方式,是预防、解决并发症及功能不良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54例面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旋转皮瓣、改良菱形皮瓣。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长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切口长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满意度,试验组面侧颧颊部缺损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缺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转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疗效相当,临床上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岛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岛状皮瓣、岛状皮瓣联合鼻唇沟瓣或V-Y推进皮瓣、岛状皮瓣联合双叶皮瓣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岛状皮瓣或组合皮瓣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力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宿迁市第三医院修复重建显微外科中心因外伤或瘢痕切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的患者临床资料。设计并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从股前外侧皮瓣供区邻近的4个区域(股前内侧、股前外侧近端、股前外侧远端和髂腹股沟)选择切取接力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接力穿支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股前外侧皮瓣、接力穿支皮瓣及其供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年龄15~65岁,平均37.3岁。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为12.0 cm×10.0 cm~20.0 cm×13.0 cm。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切取的邻近接力穿支皮瓣区域为股前内侧13例,股前外侧远端5例,股前外侧近端6例,髂腹股沟4例。接力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6.0 cm×5.0 cm~11.0 cm×7.5 cm。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8个月,28例股前外侧皮瓣和26例接力穿支皮瓣完全成活,另2例接力穿支皮瓣远端术后2周分别出现1.0 cm×2.0 cm和1.5 cm×1.5 cm小面积坏死,分别经换药3周和4周后愈合。股前外侧皮瓣质地、弹性良好,外形稍臃肿,功能良好;接力穿支皮瓣质地、色泽、厚度与股前外侧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其供区仅留线性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通过优化股前外侧皮瓣和接力穿支皮瓣设计,采用接力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能够减小股前外侧供区损伤,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简介:目的:探讨皮瓣移植术后皮瓣臃肿微创整形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3年5月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的120例皮瓣臃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18~58岁,平均39岁。均采用一次性去除皮瓣内所有脂肪及筋膜组织,皮下置负压管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皮瓣若为关节部位,行石膏固定制动。结果本组120例均一期完成皮瓣整形术。有1例患者皮瓣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另119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外观满意,感觉功能早期恢复。术后4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0年(平均3年),患者对外观均满意,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脂肪剥离吸脂术治疗皮瓣移植术后皮瓣臃肿,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皮瓣22块,游离肌皮瓣2块,面积16 cm × 11 cm~33 cm × 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皮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皮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螺旋桨皮瓣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 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皮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皮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皮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皮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简介:摘要手指在日常工作、劳动中是较易损伤的部位,在临床工作中,手指软组织缺损很常见。而手指的组织结构特点导致了一旦发生软组织缺损,极易形成肌腱、指骨外露,游离皮片无法存活;且手指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会与外界经常发生挤压、摩擦,游离皮片薄弱不耐摩擦的特点导致了其无法成为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最佳选择。推进皮瓣(V-Y、矩形推进皮瓣)与带蒂腹股沟皮瓣均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经典方法,皮瓣存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推进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8例,采用带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均存活,推进皮瓣患者无感染发生,带蒂腹股沟皮瓣3例感染。对于推进皮瓣与带蒂腹股沟皮瓣之间的比较,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和体会。